|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疫情网三周年
1
中氢源安深耕绿色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时间:2023-3-16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植树添绿正当时的季节,2023年3月12日是全国第45个植树节。今天我们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关于希望和未来。
  
  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还好好的发光发热,东升西落,岁月静好,为什么人类偏要搬家,为此不惜把地球表面搞成零下80度的人间炼狱,花费巨量资源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全部人都去住憋屈的地下城呢?
  
  因为太阳氦闪就在前方。
  
  如果影片中的人类什么都不做,当数百年后氦闪爆发那一刻,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全球变成一片火海,实现真正的“人类共熔”。所以,地球踏上了2500年持续上百代人的“流浪之旅”,奔向4光年外的新家园。
  
  现实中的人们不需要面对太阳氦闪这样的威胁,但同样有一个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那就是碳排放。
  
  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历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这些深藏地壳深处、花费成千上万年完成转化的富碳资源,在过去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被人类挖出、提炼、转化、焚烧……驱动人类文明走向物资繁盛,也成为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约定,各国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尽力将其限制在1.5℃以内。以其目标上限2℃计算,全球碳排放允许的总量为1万亿吨。这是人类第一次清晰界定了环境承受的极限边界。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cpp)测算,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碳累计排放已超过6000亿吨,超过该预算总额的60%。根据当前的排放速度估算,若不采取强力干涉措施,全球碳预算总额将在2045年耗尽。
  
  过量的二氧化碳将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低海拔沿海城市将被淹没;生态系统中大概有15-40%的物种可能会在全球气温升高2℃后面临灭绝。
  
  因此,碳中和概念应运而生。
  
  2021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指出,希望能在2030年前,通过全球的努力种1万亿棵树,达到遏制土地退化和增加碳汇的目的,以此应对气候变化。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就是陆地上最大的“固碳仓库”。这是设置植树节的初衷,也是人类的努力方向之一。研究显示1.2万亿棵树在变成成熟森林之前(约30-40年)可吸收2050亿吨二氧化碳,每年约吸收50到70亿吨,但单2022年人类碳排放就高达368亿吨。
  
  所以,应对碳排放增加、全球变暖,首先应该大规模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减少森林砍伐。实现双碳目标,不能只依靠种树,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氢气燃烧绝对清洁,单凭此点就足以让它进入人类能源擂台的总决赛,而且它易获得、来源广泛、应用场景广、发展潜力大,是替换当前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绝佳之选。
  
  氢能在建筑、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多场景均可以应用,最大限度实现减排效果。在供热领域,当前我国城镇供热能源结构多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建筑采暖碳排放是建筑碳排放的一个主要部分,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年)》,北方采暖碳排放占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的23%,北方地区大多采用锅炉供暖。
  
  如果供热采用氢能实现供热领域低碳转型,会是怎样的美好图景?
  
  近日,基于中氢源安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的首个纯氢供暖示范项目,已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全面落地,为我国供暖提供了节能减排的新选项,且经济高效,安全性高。
  
  中氢源安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能够广泛利用可再生资源,结合自主开发的储氢设备,将氢能从气态能源转变为液态能源,并可实现多种方式运输,从根本上解决了氢的危化品属性,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场景。
  
  该技术所选用的有机液是目前储运氢行业中唯一非危化品材料,具有不易燃、不易爆、不易挥发、无毒等特性,闪点、熔点、沸点都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可在常温常压下储运。同时,有机液在储运、放氢过程中损耗极低,可循环使用,大幅降低了能源成本。
  
  在解决氢能产业链储运、利用等某些技术难题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氢能供热的美好图景。
  
  基于中氢源安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的氢能供热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绿色、可循环的特征。智能储液箱输入的含氢有机液,经过放氢反应器,为氢能供热装置输出氢能,并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安全有机液。这项技术创新,可以真正实现“氢进万家”,守护万家灯火!
  
  经验证,石景山氢能供热项目以5000平方米的供暖季核算,氢能供热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吨。全国建筑供热面积约为138亿平方米,仅北京市就有11亿平方米。以某地1.1亿平方米供热面积为例,与lng供热相比,氢能供热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98万吨,相当于每年种植1.1亿棵树。如若推广至全国,相当于每年种植138亿棵树!
  
  每一点改变看似微小,但千百亿人同心同德,可搬山填海。植树节种下的每棵树,不仅是让风景更宜人,还让环境更优美。让我们从这个植树节开始,种下一棵树,让氢能源利用技术上一个新台阶,开始人类生态文明转型的伟大征程。
  
  中氢源安,用科技守卫我们的绿色家园!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杜祥琬院士:中国完成低碳转型“挑
彭苏萍院士:氢能可助力重塑我国能
钱智民: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我国能
赵英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绿色低
周金波代表——加快行业低碳发展
蒙晋浙代表共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
 
1
“碳惠天府”低碳宣传进机关 机制推广初见成效
科普行动
天津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见行见
山东首个近零碳服务区建成运营
 
1
政策信息
《河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天津出台31项具体措施 发展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