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并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河南省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比较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绿色金融的实施主体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缺乏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主体的参与;农村地区居多,居民对绿色金融了解程度有限,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绿色金融在河南省实际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多重困难。另外,河南省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企业低碳技术水平低、科技创新水平差、资金和人才支持缺乏等问题。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省政府、金融机构无疑需要加大力度发挥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需求端,通过以下几种路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支持水平:
一要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深入落实发展绿色金融决策部署,指导辖内大型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推动省内实体经济绿色发展,通过建立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绿色金融信息发布、项目识别、供需撮合、信用评级以及风险预警等功能,助力“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系统提高绿色金融体系运行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制定规范的环保法律,对绿色项目和污染排放量较高的项目出具明确的界定标准,并分别建立奖励和惩罚措施。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精准推进低碳转型融资支持、绿色发展融资支持以及技术创新融资支持的文件及相关激励政策。
二要建立融资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应通过绿色信贷政策限定“两高一剩”类污染企业的信贷范围,指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帮助绿色环保企业扩张规模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鼓励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完善信贷管理政策,优化信贷审批流程,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的政策、流程等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对工业绿色化的信贷服务能力和效率。
三要创新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通过吸收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相关企业绿色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改变传统金融产品生产模式,更新与转型金融产品类型,指引资金流向,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例如:在信贷渠道上,银行类金融机构应保持原本客户规模优势,深入创新开发新的信贷品种,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在债券渠道上,应激励更多绿色企业进入绿色债券市场;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碳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创造碳交易机会。
四要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促进绿色投资与消费。通过政府加强号召、媒体扩大宣传、金融机构下乡普及、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等提升公众对绿色投资与消费的意识。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举办绿色金融相关的专题展览,组织专家到基层和社区举行绿色金融相关的报告会,进而强化公众绿色意识;学校制订科学周密的绿色发展教育计划,把绿色发展教育活动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们具备绿色理念,为其将来投身社会成为绿色事业建设者奠定基础。
五要提高对低碳技术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技术水平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南省科创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关于低碳技术的研发,首先,重视科技创新的巨大生产力作用,加大对低碳技术相关的科创项目的投资力度。其次,举办专家讲座和论坛,加大对企业高层管理者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思想构建。最后,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政策加力赋能创新发展。技术人才的引进方面,坚持“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导向,高薪聘请一批资深的行业专家、技术人才,集中资源打造核心领域科技研究中心,围绕核心领域提供优质科研资源,吸引更多“同道中人”聚集、落地,并发挥专家传帮带、伯乐育新人作用,从事业、平台、人脉、传承多方面发力留住人才,助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