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29日,松原地区发生地震和余震550多次,共造成1.56万余户房屋一般损毁、7000余户房屋严重损毁,310户房屋倒塌。据统计,目前有7059户居民的房屋需要重建。灾害残酷无情,财产损失巨大。
地震8个多月过去,记者重返受灾最严重的前郭县查干花镇、乾安县安字镇瑟字村等村镇,在灾难曾经造成的最伤痛之地,再次见证了灾区人民直面灾祸、战胜困难、重建家园。截至目前,一般损毁房屋维修工作已全部完成,严重损毁房屋已开工建设6738户,开工率达95.5%。
希望在家园就在
7月8日下午,记者冒着连绵阴雨走进瑟字村,曾经搭满救灾帐篷的村子,如今是一片喧嚣而繁忙的建筑工地。不少民居的房屋主体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房屋最后的地面防水工作;运送彩钢门框和窗框的车辆,穿梭在整齐划一的房屋主体建筑之间,随处都能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过去的老屋不能住了,新盖的房子真好哇。”40多岁的村民吕景峰高兴地对记者说。吕景峰家的住宅主体工程已完工,房梁是工字钢梁,防盗门、塑钢窗、电线已到位,上水管线已安装,剩余的工程是新房的拆分。“到今天已经花了五六万元了,自己没掏过一分钱。”正在一旁干活的老婆插话。
据负责震区房屋施工的相关人员介绍,这里共236户房屋需要重建。目前,3个重灾村镇,完成主体工程979户。
在瑟字村临时村部,记者看到许多村民正排队同建筑企业签建房合同,整个过程紧张有序。
7月10日,记者赶到查干花镇时,已是中午时分。许多粗具轮廓的重建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家住腰英吐村后英吐屯的陈大姐蹲在自家板房门口,用手托着腮,笑眯眯地望着自己家的房子一天天长高、变大,对我们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帮助我们建起这样漂亮、结实的房子。”
“我们吉化华强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全屯相关隐性工程,并按规定,得到了村委会和当事人家属签字认可,从政府方面领回大约每户2万元工程款……我们有信心在9月20日前完成全屯124户新房的建设任务。”
干群同心建新房
“我们的房子也是这样的标准,超过1.8米深的地基,下埋80公分的沙子,还要建起一米高的水泥墙……”等着签合同的村民们在一旁唠着新建房屋抗震情况。
记者在瑟字村看到,村党支部书记周维成正在督促还没有签合同的村民,赶紧与建筑企业签合同。村民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愿与任意工程队签订建房合同。周维成说,村民可自主选择建筑标准规格,从每平方米1180元到1300元不等。对于没有子女或子女在外地不回来的,政府帮助建42平方米的新房,不用再另交钱。其他村民超过这个面积的,自家补足差款。
后英吐屯7社社主任马占波正在为村民的房屋做“监工”。他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我们社按坚持村民利益最大的原则,确定了施工单位。施工时,我们天天去监督检查。这样,群众才能放心。”
腰英吐村马场屯的新房建得比较快,许多家都快上梁了。村民梁显中特别高兴,天天都来看建设中的新房。这几天,他开着自己的拖拉机给施工单位拉建材,“我多出力,就是想让我的房子建得更结实一些,让大家的房建得更快一些。”
风雨之后见彩虹
采访期间,记者在瑟字村看到,重建的新家园不但建设质量坚固实用,而且处处注重建筑设计和外观上的美感。
查干花镇腰英吐村驻村工作组为全屯每一家都建立了档案和农村危房改造分户档案。档案包括震后旧房和新房各种数据和材料。记者打开村民武国臣的资料,一家4口人的自然情况、贫困情况证明、农村危房改造审批意见表、危房改造协议书、开工证……列得清清楚楚。
[FS:PAGE] 7月10日中午时分,记者在查干花镇看到大部分商铺已经开张。一家餐馆的老板娘对我们说:“生意虽说没有地震前那么好,但也恢复了不少。一天挣个千八百的没问题。”
瑟字村和后英吐屯的村民们也不闲着:一方面监督新房的施工建设质量、标准;另一方面,直接加入建设大潮,挣“外快”。据了解,力工每天能挣大约130元,瓦工大约260元。
“作为政府,我们说到哪做到哪,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现场总指挥的乾安县常务副县长杜彬,一直坚守在建设一线。
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松原市科学制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和方案,向上争取的灾后重建资金3.3亿元已到位。他们积极指导前郭、乾安两县坚持“突出重点、住房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重建工作。各条战线稳步推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市委书记高福平和市长李相国多次到受灾地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在松原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一项项政策勾画出灾后重建的蓝图,一个个指令形成震区建设的鼓点和节奏,一笔笔资金变成受灾群众的定心丸,变成了砖、瓦、沙子、水泥和房梁。新家园在希望里崛起,灾难的阴霾在干群协力的壮举里散去,重建未来的美好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