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合同能源管理快速发展能源管理师大受追捧
时间:2013-2-18  来源:上海节能信息网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如何通过系统的管理,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成熟,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的难度、成本不断加大。国内、国际都开始重视管理节能。有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
  
  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2010年3月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5月,我国在钢铁、有色、化工等10个工业领域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据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开展认证试点的10个工业领域中,有102个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并提出认证需求。认证结果显示,包括宝钢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现了较好的节能增效。据了解,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半来,已经有36家企业获得认证,认证的节能量共计62.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6万吨)。
  
  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的是系统管理原则,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在其组织内部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而非组织、方法或技术。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的专业人才,对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师制度,培育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稳定的节能管理队伍,对于促进用能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能源管理体系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表示,我国近几年来在推进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岗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进行能源管理师试点的目的就是为了突破这一制度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制度,推动专业化节能管理队伍的建立,形成节能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合理用能,提高能效。
  
  李仰哲强调,目前我国的节能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生性的,即企业本身为了提高能效设立的能源管理岗位。二是外在的,即政府的监督,如我国实行的节能行政监察制度。希望到“十三五”能源管理师制度在全国初步建立。
  
  能源管理师就像是“节能医生”,可以对症下药开出节能处方,帮助企业改掉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处方”上详细记载着每个用能单位水、电、气、物料的消耗,据此可以算出当天产量、能耗和成本,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节能改造方案。
  
  现在有很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已配备能源管理人员却不具备专业能源管理能力的也比比皆是;亦或有些能源管理人员仅参加过一些“节能扫盲班”,但并没有掌握全面的节能管理知识,无法很好地履行能源管理职能。另外,不乏一些企业进行了节能改造工程却收效甚微的例子,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就在能源管理知识匮乏上。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缺少能源管理,能源审计等专业人才现状,为加强我国节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能源管理师试点工作,今年将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能源管理师和能源审计师岗位培训工作。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将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虽然国内节能专业岗位正在不断设立,但能源管理师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据保守估计全国范围内大概需要50万专业人士,而当前我国的节能工作专职从业者仅有7万余人,[FS:PAGE]其中技术人员4万余人,供不应求现象显而易见。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科技公司加速“绑定”低碳电力
智慧节能技术升级,建筑行业加速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