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社区行动 |
|
最近,新仓巷社区朱春红老汉尝了个鲜:他登录东关街道数字党建网,在网上预约了低保申请服务。结果不到两天时间,就收到了“申请通过”的回复短信。朱老汉激动地说:“以前是上门找别人办事,现在是服务送上门,足不出户就轻松搞定。”
朱老汉所经历的“上门服务”,是东关街道依托数字党建平台延伸社区服务内容的一项创新之举。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耿辉告诉记者,今年6月,东关街道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虚拟与现实互补,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居民有事要办无须自己跑腿,只要点点鼠标,社区党员志愿者就会主动送服务上门。”
位于老城区的东关街道有几个“多”:困难家庭多、孤寡老人多、党员义工多。如何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发挥党员义工的作用,让街道弱势群体享受更便捷的服务?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新的社区服务方案很快出台:依托数字党建平台,组建一支党员义工队伍,以“你点菜、我服务”的订单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点开东关街道数字党建网,在党员预约服务区域,“有事您说话,有话跟党说,有难找党帮”的承诺特别显眼。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俊自豪地说,就像网上承诺的一样,居民的所有预约服务,我们都要做到“一天内受理,两天内回应,三天内办结”。
居民下了“订单”,社区不受理或者没在承诺期限内办结怎么办?服务执行过程谁来监督?面对记者的疑问,马俊解释说,数字党建平台专设了办件结果公示区,每接一件“服务订单”,都要第一时间在网上公示,哪个受理的,服务进行到哪一步?网上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这是记者采访时刚办结的两个“订单”:“711376(流水号)皮市街(社区)2012-12-26陈春生(预约申请人)关爱帮扶已办理”、“572322(流水号)皮市街(社区)2012-12-26祝玉琴(预约申请人)便民惠民已办理”。
皮市街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陈春生身患直肠癌,治疗费用高,想请社区“帮一把”,社区调查核实后,正发动党员干部为其募捐;祝玉琴则是想请社区帮着办退休社保,社区党员义工杭庆红接到服务要求后,第一时间上门帮其办妥。
“有了流程监督,党员干部一旦接下"订单",就由可做可不做,变成了必须做,而且要出色地做。”街道组织委员王景卫承诺。
服务多了、细了,如此多的党员义工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东关街道对辖区28个基层党组织和1853名党员干部进行摸底,建立实名制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挑选出385名核心党员义工,对他们的工作职务、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建立档案,作为数字党建服务的“人才库”。“像书记、主任等街道党工委班子领导都是核心成员,服务电话24小时面向居民开通。”
东关街道数字党建平台实施以来,共帮助居民群众解决问题429件。耿辉满怀信心地表示,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社区居民对这一平台的日渐熟悉和接受,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上网预约服务,街道最终的想法是建立“e社区”,将所有服务都搬到网上进行,让居民真正“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所有事。(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