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国内节能服务发展新蓝海
时间:2012-12-8  来源:赛迪网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开始探索一条新的节能服务发展之路,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各大节能服务机构的新宠。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是否存在商机?赛迪顾问通过系统分析认为,在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理念与技术并重,力促产业链发展完整,努力开拓节能服务发展的新蓝海。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新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简称EPC,在国内广泛地被称为EMC(EnergyManagement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国家标准(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其实质是一种服务机制,这种服务机制在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之间达成。除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达成合作协议外,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执行,还需要能源审计设计机构、施工机构、节能减排产品提供商、担保保险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共同完成。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发展速度快,分布不平衡
  
  合同能源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11年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产值达到1250.2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9.5%,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达到412.43亿元,同比增长43.45%。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增长迅速,但总额仅占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产值的33%,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从上图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型服务业,在我国的分布不平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化环境成熟。拥有合同能源管理上市公司超过3家的地区分别是北京(13家)、广东(5家)、江苏(5家)、山东(5家)以及上海(4家),五个地区GDP均位于全国前列,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分布与情况与GDP分布情况有相似之处。
  
  合同能源管理在北京:产业链前端强,后端弱
  
  北京拥有的13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中,有7家是设备提供商,6家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发展成熟,仍然占据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主导。设备提供商处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链的前端,而服务提供商处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链后端,整个合同能源管理产业链呈现出:前端强,后端弱的特点。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未来发展之路——理念与技术并重,产业链力求完整
  
  第一,应用理念有待推广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服务机制在中国存在尚不足20年,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节能机制模式。虽然政府曾推出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对环保领域的认识不够,合同能源管理理念并未深入人心。
  
  一方面,未来合同能源管理理念的推广需要合同能源管理提供商在企业的宣传和营销中慢慢渗透。另一方面,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发展来看,合同能源管理是依托公共服务部门和公共设施部门的,中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共服务部门的运用。
  
  第二,节能测评技术有待改善
  
  合同能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节能服务,分享节能收益。如果节能收益无法估计,那合同能源管理也就失去了价值。那么,节能收益如何衡量?这需要节能测评技术的配合。[FS:PAGE]目前国内的节能测评技术还不够先进,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节能测评不够精确。很多时候,合同能源管理产生的节能价值被高估或者低估,高估会增加客户的成本,低估则会削减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这都将影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最优化。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重视节能测评技术的改善。
  
  第三,服务完整性有待提高
  
  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实质是传统的环保设备提供商,并没有真正践行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业务,没有将保险机构、金融机构、施工机构、审计设计机构等功能单位联系起来。
  
  然而,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只有真正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整个流程,才能做到节能服务企业及其协作机构以及用户的多方利益的共同实现。在未来的发展中,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应该提高其服务的完整性,将各种功能单位整合起来。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热议“绿色低碳”,虹口区“首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