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中国的能源市场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在欧美能源市场上活跃着许多节能服务公司,它们帮助提高企业的能效,并以此盈利,在中国本土,我们却很难找到这类公司。”曾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咨询顾问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汉默,在比较了中国与欧美的节能服务市场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支持绿色建筑闻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去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则动情地表示:“对于企业来讲,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在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始,这种全新的能源合同管理机制就已经开始推广起来,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节能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的步伐略显迟缓。直到1998年,中国政府才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一起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中国。
当时,世界银行提供6300万美元的贷款,欧洲委员会和全球环境基金则分别提供了500万美元和2200万美元的赠款,分别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三个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
然而,十几年过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字,到2009年末,中国拥有节能服务公司约502家。(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