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专家:中国水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时间:2012-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博览会29日在浙江宁波开幕,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水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等1500人参会。与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水资源紧张,要解决中国的水问题,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是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虽然号称江南水乡,不过浙江也愁水。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加元介绍,该省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水资源总量99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约为201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在2012年4月举行的国家污染防治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曾表示,在中国至今仍有2.98亿的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20%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不达标。环保部最新水质数据显示,57%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
  
  “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是中国面临的现状。”据联合国[微博]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白桦介绍,有媒体报道称,2011上半年度,除了长江和珠江外,中国七大水系中海河污染问题最为严重,其余的河流均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此外,90%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邵益生表示,与会专家有三点共识。第一个,对于中国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水源污染和水源水质超标;第二个当务之急是要提升供水系统的适应能力;第三个迫切需要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因为一些突发事件会对供水安全带来挑战。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的水问题,与会专家就“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提出各自的建议和观点。
  
  国际水协主席GlenDaigger认为,水资源的管理如果还是延用过去的管理方式,水资源的稀缺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去的陈旧方式,让水能够得到很多次的循环和利用。
  
  对此,白桦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要解决中国和世界的水危机问题,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是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因为,良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够使政府、非政府组织、生产单位等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并各司其职。他建议政府可以将重点放在制定与完善法规框架上;非政府组织则可以侧重于信息收集和监督,并提供独立的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可以通过改进消毒方法等措施来全面增强饮用水的安全,要严格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质,特别是突发性的化学品的污染,通过污水的安全回用来最大限度地节约水,同时可结合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来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脱盐。
  
  仇保兴建议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经验,例如被称为欧洲四大生态城市的德国的弗莱堡,采用了模仿大自然的方式来规划和治理河流,通过多年的实践,不仅减轻了地面水域和混合型排水的压力,还充分利用了雨水,更好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资源。
  
  据了解,浙江宁波在节水方面已经取得了成效,目前宁波城市供水管网全线贯通,宁波市供水的实际规模已经有每天376万吨,实际供饮量达到每天222万吨,用水的普及率达到100%。同时我们宁波近郊农村也已经有70多个地区用水与我们宁波市区联网,宁波城乡供水一体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全市节水型企业、社区达到184家,连续两次荣获国家节水城市。该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8万立方米,污水的处理率达到86.5%。(作者:徐小勇)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