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知识库 |
|
无车日的来历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这使得很多国家倡导在城市中不开车的运动。
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在这一天里弃用私家车,这一天,成为法国的“市内无汽车日”,也注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日子。
一年后,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在2000年的9月22日,参与欧洲无车日的人数就达到7000万,参与城市达到760个。
无车日活动在中国的城市也正在开展中: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亚洲第二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
中国无车日历年回顾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于2007年9月16—22日,在中国110个城市同时举行,各城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绿色交通与健康”的活动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
2008年9月22日,中国共有112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人性化街道”。这一主题鼓励地方政府努力改善和重新分配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的道路空间,改善人们的交通选择权及城市生活质量。
2009年9月22日,中国共有114个城市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这一主题鼓励地方政府改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同时还强调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节约能源的必要性。
2010年9月22日,中国共有132个城市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旨在倡导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同时也强调绿色出行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城市无车日活动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号召公众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鼓励人们尽量选择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也是无车日活动的根本意义所在,即让人们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出行方式。
2011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这一主题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同时传递政府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绿色城市交通的决心。截至2011年9月,承诺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达到149个。
2012年中国城市无车日
2012年9月22日为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主题为“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本届无车日活动将继续倡导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以此推动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1个城市承诺开展无车日活动。从本届城市无车日活动发布会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明显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市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
各地区无车日活动
大连:大连市无车日活动将与城市交通综合整治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为确保9月22日无车日活动的顺利进行,市公交集团对部分公交线路作出调整。“无车日”当天,市民可凭机动车行驶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辆。
金华:9月22日,金华市区将开展首个“无车日”活动,22日早上8点至下午5点,市区江北解放东路(从新华街到明月街段)和江南府前路将在活动时段内实行交通管制,[FS:PAGE]限制车辆通行,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救护车、执法车、运款车、新闻采访车、环保监测车和公益设施抢修车辆开放,其他社会车辆(含摩托车)均绕道行驶。
苏州:9月22日将在苏州工业园区月光码头开展“绿色出行·千人骑行”活动,轨交1号线则将缩小行车间隔、增加上线列车,并派发1万张免费乘车券,宣传步行、自行车、轨交等绿色出行理念。人民路(平门桥-人民桥)为无车日区域,允许在交叉路口东西向横穿人民路。
郑州:郑州市为迎接第六个无车日的到来,郑州公交快速公交公司拟增加362车次,根据客流变化,采取区间车、大站快车等方式,适时投放,便民出行。“无车日”当天,BRT根据客流需求,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实时关注各线路客流动态,对客流较大的站点、路段加大区间车投放力度,确保市民充分体验快速公交的方便、舒适,公交二公司在现有公交车次基础上增加600~800车次。
扬州:扬州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让爱车休息一天”。当天,扬州将举行多项“无车日”活动:号召有车一族停车两天,发放3000张公益公交卡,供市民免费乘车。除特殊公务外,扬州党政机关所有公务车辆及私家车停开两天,公务人员上下班和执行公务将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节约专家李晓群谈“无车日”
无车日是从欧洲发展过来的,欧洲的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李老师认为无车日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导向。当人们认识到无车日带来的好处时,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状况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那时无车日必然会引起广泛的重视。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