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合同能源 |
|
高新区在企业减排、金太阳工程、低碳建筑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建设低碳型园区。在企业减排方面,合肥高新区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011年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这些项目分别是安徽盛烨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防燥除湿设备,项目投资额1.6亿元,年节能200吨标煤;格力电器无极灯代替节能灯项目,投资额392万元,年节能200吨标煤;合肥振宇机械有限公司再制造项目投资额3.5亿元,年节能2320吨标煤。
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两个,分别是高新区城管局与合肥大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合肥高新区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年节能720吨标煤;天源热电与北京惠德公司合作的锅炉自动化节能改造项目。
在金太阳工程建设方面,2012年上半年高新区节能投入650万元,同比增加80万元。合肥金太阳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实际装机容量13.589MW,年发电量1481万KWh,总投资约2.18亿元。二期项目计划装机容量10.13MW,预计年发电量1104万KWh,总投资1.05亿元。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已经完成,预计年节约标煤9300吨。
在低碳建筑方面,园区“创新大厦”、“两淮豪生酒店”等大型建筑采用多种建筑节能手段,其中地源热泵技术大幅降低了建筑物能源使用。
在特色光伏产业链构建方面,高新区着力打造特色光伏产业,以区内“晶澳太阳能”、“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形成了一条从超白压延光伏玻璃(中建材)—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晶澳太阳能、赛维LDK)—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阳光电源)—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金太阳工程)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的目标,2007年12月,安徽省首家城市污泥焚烧项目在天源热电建成投入运行。污泥焚烧项目分两次实施,一期项目总投资950万元,由政府出资。一期项目日焚烧污泥量120吨,待二期建成后,日处理污泥量可达240吨,年焚烧污泥量可达8.5万吨。
污泥焚烧项目在投入运行后,有效缓解了合肥市因污泥处理方式单一对周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等多方压力。通过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置,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升了合肥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和功能。
结合众多家电生产企业的特点,高新区积极融入全市范围内的废弃物代谢链条中,依托安徽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家电拆解项目,实现了废弃家电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使高新区家电制造业得到循环发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