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建筑行业     | 
           
          | 
       
      
        
  
      一、科学使用混凝土配合比 
	   
  1、科学试配,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粉煤灰、矿渣粉替代部分水泥,以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具体做法是: 
   
  1.1、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与耐久性技术规程》的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1.2、合理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目前我站使用的是琉璃河P.O42.5水泥,根据规程要求单掺粉煤灰的替代用量不许超过水泥总量的30%,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1.3、采用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1.4、设计的配合比在符合混凝土最小胶凝用量不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小于220kg/m3、抗渗混凝土最低水泥用量不小于260kg/m3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2、使用高性能的聚羧酸类减水剂。聚羧酸类减水剂混凝土的性能特点为:1)掺量低、减水率高、混凝土增强效果大,少用水泥、多用矿物掺和料,节约资源;2)混凝土拌和物流动保持性好,坍落度损失低;3)对水泥的适应性较好;4)硬化混凝土收缩低;5)总碱含量低,28天强度保证率、耐久性好,保结构安全;6)环境友好。 
   
  二、剩、退灰利用处理 
	   
  1、允许调整的剩、退灰: 
   
  1.1混凝土出厂到回站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 
   
  1.2所用原材料一致; 
   
  1.3混凝土和易性一般或较好,没有初凝; 
   
  1.4混凝土没有经过二次调整的(含加水、加外加剂调整的); 
   
  1.5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20; 
   
  1.6所剩回的混凝土方量经过磅不少于1m3。 
   
  2、除符合上述允许调整的外,其余的一律不许调整。 
   
  3、允许调整的混凝土在出场不超过1.5小时、状态良好时,可以同等级调整;其他的调整要作降低标号使用,具体情况视当时混凝土状态而定。 
   
  4、所有经过调整的剩退灰不允许调整到结构部位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5、经过调整的剩退灰每一车要求至少分别留置3t、7t、28t抗压强度试件,并作好《剩退灰调整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三、节能降耗 
	   
  1、搅拌站冲洗车的水循环利用。 
   
  2、用地下水池蓄水,冬季可以保温,夏季可以保持水的低温。 
   
  3、节约用电,照明电在不需要时一律关闭,主机生产时如果在10分钟内不搅拌混凝土,要求关闭主机。 
   
  4、运输车辆在等待任务时要求熄灭发动机,节约油耗。 
   
  5、优化调度模式,对每辆运输车辆使用GPS卫星定位,合理调配车辆,减少工地压车。(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