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社区行动 |
|
时间:2013-1-15 来源: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 |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建设,通过建立“电子保姆”呼叫器、“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标准,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请听录音报道《加强社区服务建设,构建为老服务新模式》,由呼和浩特台记者刘璐采制。
2012年7月,赛罕区兴康社区为辖区内空巢、高龄、特困的老人家中安装了“电子保姆”呼叫器。73岁的邹景芬告诉记者,以后她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了:“你要是有急事儿的话轻轻一按他们就都来了,就像儿女打电话有时候你找不着,他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吧。他就可以那什么,和儿女在一样。这多方便呢,又快。”
近年来,我市把社区养老作为社区重要服务内容来抓,加快社区托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多方面推动全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市民政局副局长武成义:“可以说社区养老是我们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完善,主要是机构居家养老,那么从社区养老我们这几年抓的主要是社区的日间照料,通俗的讲就是“托老所”,现在我们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社区托老所,全市现在已经设立了26个,床位数在430张。”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我市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社区日间照料运转模式。武成义:“为老服务我们现在一个是增加社区日间照料的数量,多提供一些床位数,另一方面就是日间照料的运转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在社区日间照料运转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引进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进行日间照料的服务,另一个是直接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直接做,两种模式都并存着。
2013年我市还将抓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计划新增加社区协警450人(每个社区增加2人),同时,要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文化、养老、环境、便民服务设施等各方面社区功能建设,建立覆盖社区各类业务的综合信息平台,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质量,让社区居民更加满意。(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