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社区行动 |
|
时间:2013-1-15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网格里的“网格员”
不考记性考服务居民情况知多少
温江区瑞泉馨城社区对“网格员”每月一考
昨日,温江区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会议室内举行了一场名为“你对服务对象知多少”的考试,20名服务社区居民的“网格员”迎考:系统随机抽出服务范围内的5户居民,写出他们具体的家庭情况。
这些“网格员”服务的群众数量从100多户到300多户不等,随机抽出5户不可谓不严格。然而考试结束后,经阅卷人员与系统数据核对,20位“网格员”全都答对了!
考试现场
网格内308户,她户户都记得
作为四川省社会建设管理示范点以及成都市新型社区治理示范点,瑞泉馨城社区从2012年6月起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内数千户居民划分成若干网格,由20名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服务。
这次考试的内容,就是从每位“网格员”服务的居民中抽取5户,要求他们分别写出这5户居民的家庭成员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和地点、工作性质和大致收入情况、家庭整体情况……20分钟后,考试结束了,服务居民数多达308户的卢忠秀脸上的笑容充满自信,“都答上来了!”
“你的记性真好!”308户里随便抽5户都能答上来,对这种超强的记忆力,记者由衷地表示赞叹。“不是记性好,是走访的次数太多了。”卢忠秀说出了背后的原因。
背后故事
不是记性好,是走访次数多
瑞泉馨城是全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之一。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20个“网格员”每天都要走访,时间一久,对每户家庭的情况自然烂熟于胸。
但一开始,这样细致的工作也引起了一些“反作用”。摸底工作刚开始,“网格员”入户勤了些,有些居民觉得受到了打扰。“网格员”们交流后决定,将服务对象分为几类,对于家有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进行持续的、每月三四次的走访,而对于无特殊情况的家庭,减少入户频率,以免造成服务扰民。
李勇服务的网格内流动人口很多,走访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勇告诉记者,前天晚上7点过,一户居民家里因故障断电,却找不到电工,刚好他上门走访时发放的名片摆在茶几上,于是这家人便给李勇打了电话。李勇很快联系上电工,上门给他解决了问题。
不仅对水、电、气这种日常生活小事开展服务,“网格员”的工作还包括对服务对象的细致关怀。在采访中,65岁的邓开林大爷告诉记者,他上月住院,“网格员”庞晓蓉多次拎着水果鲜花来探望;70岁的肖明清大爷也说,住进集中居住区后一开始很不习惯,周围的人都不熟悉,有事也不知道找谁办,“现在我有事晓得找哪个了!”
规范考核
每月一考,决定奖金高低
哪家有高龄老人、留守儿童需要照顾,哪家就业情况不理想需要介绍工作,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需要调解……“网格员”对居民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并主动服务。不仅如此,网格内的环境卫生、设施安全、消防隐患等都是他们关注和负责的对象。
“这是第二次考试了。”涌泉街办主任助理郭玲介绍,瑞泉馨城的“网格员”制度在实施半年以后,对“网格员”的考核日渐规范,从上月开始,每月对“网格员”进行一次“你对服务对象知多少”的考试。目前,对“网格员”的考核采取总分500分制,每月都会按居民满意度、数据更新速度、“网格员”日志、城乡环境等项目分别考核,再将每一项的得分汇总,而“你对服务对象知多少”这项考试占65分。月考得分多少,直接和“网格员”的奖金挂钩。
记者从“网格员”第一次考试成绩上看到,得到65分满分的占75%,得分最低的35分。而昨日进行的第二次考试显然进步不小,所有[FS:PAGE]“网格员”都答对了。
网格里的“气象员”
不观天气观民意居民意见有回音
成华区圣灯街道在社区成立“社情民意气象站”
气象台播报天气预报,可以让大家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天气情况,这并不稀罕;但关家社区却有个“社情民意气象站”,乍一听,新鲜。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昨日,成华区圣灯街道在关家社区试点建立的“社情民意气象站”正式投入运行。社区工作人员称,通过这种方式是为了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居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据了解,这是我市首个在社区成立的以搜集居民意见为目的的“民情气象站”。
这个气象站
为居民排忧解难
“站长,我们楼上有人往巷子里倒垃圾……”刚走进关家社区,就有一位居民正在向关家社区副书记赵光耀投诉。
“我们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233户,4650人,由于居民文化层次有差异,所以管理起来有难度。”赵光耀告诉记者,怎么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发生的“急、难、怨、险、疑”,并及时为居民解难排忧呢?街道和社区通过多次研究,决定在关家社区试点成立“社情民意气象站”,以网格化为抓手,搭建起为民服务平台,不断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周到、优质的服务。
据介绍,“社情民意气象站”试运行一个月以来,已处理社会事务3件,便民利民事务13件,调解矛盾纠纷2起。“在试点过程中,社区居民对‘气象站’的工作给予了一致好评,‘气象员’真诚、快速、高效的服务,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和信任。”圣灯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幼琴告诉记者,截至昨日,圣灯辖区内的所有社区都正式成立了“社情民意气象站”,并已经投入了使用。
居民提点子
一经采用发稿酬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社情民意气象站”由社区副书记担任站长,社区两委成员、各网格长、前台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党员群众代表等为“气象员”,站内设置有公示栏、社情民意箱及民情热线等。
当居民需要社区帮助或对社区发展有建议时,可以通过社区QQ群、热线电话、邮箱等与“气象员”直接对话。此外,站内还设置了站长专用“社情民意箱”,居民可将所需帮助或相关建议填写后投入箱内,站长每天都会处理,并及时将结果答复在公示栏的“回音壁”上。现在每天到公示栏瞧瞧看看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习惯。
据赵光耀介绍,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气象站”还制定了奖励办法。居民若提供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凡被社区采用的一件计1分,被街道采用的计5分,被区采用的计10分,被市采用的计20分。“每计1分便发稿酬10元,一条信息被多渠道采用,以最高分计发,稿酬将直接对提供信息的居民发放,每季度发一次。”他说,自去年10月建立起“气象站”以来,就有很多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向“气象站”提供好点子,并有不少信息被采用计分。(作者:姚慧、李娟、程华轩、蒲兰)(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