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中国限制碳排放利人利己
时间:2013-6-4  来源:中国低碳网  
三年半前的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碳排放目标。自那以来,人们能够给予全球气候谈判的最积极评价就是,它们起码还保持着达成协议的强烈愿望(仅是强烈愿望而已)。但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前景仍受到两个因素阻碍,一是中国不愿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排放限额,二是重要而富裕的碳排放国家(首先是美国)拒绝接受对自己有约束力、对中国却无约束力的限制。
  
  把矛头对准中国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利己的目的——在华盛顿,主张无论如何都不应限制本国碳排放的孤立主义者和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多得超乎寻常。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批评中国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如今已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达成一项没有中国参与的协议,将不仅是外交上的失败,同时也说明世界没有能力将碳排放置于控制之下。
  
  中国或许会放弃反对有约束力碳排放限额的立场——如果真的如此,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能否成真还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据报道,中国的经济规划部门正考虑把碳排放限额纳入2016-20年的“五年规划”。但这项政策目前仍处于筹划阶段。即便它能在政府内部赢得支持,也会遭遇其它方面强烈的抵制、尤其是重工业利益集团的抵制。而且,决定执行本国自己设定的排放限额,与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上签字不是一回事。
  
  假如中国真的沿着限制本国碳排放的道路走下去,当然会令整个世界受益,会推动世界朝着必要但难于实现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迈进一小步(仅仅是一小步,因为美国仍将是一块绊脚石)。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发现这么做符合其自身利益。原因有三。
  
  首先,这与中国政府的其他政策重点相吻合。其中一个政策重点是,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基础设施、重工业和进口资源的依赖。另一个政策重点是,解决中国极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问题已对从人民健康到政治家声望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局面已导致中国对燃煤电厂的煤耗作出了限制,新的碳排放限额可与这种煤耗限制挂钩。
  
  其次,中国在一切全球气候协议中的核心作用意味着,“承认”碳排放限额能让中国在为举行下届气候峰会(2015年于巴黎举行)而展开的磋商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中国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能够影响新协议的内容,比如如何在各国之间分配碳排放配额和如何对发展中国家作出补偿。
  
  最后,发挥建设性作用可令世界瞬间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世界将不再认为中国是一个浑身带刺、不愿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的新兴大国。如果中国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履行相应的责任,那么世界在接受中国的主导地位时就会少一些不情愿。中国将在全球标准设定方面获得影响力,不管是在减排还是在其他领域。这将是中国的真正收获。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带动
开封市优化调整主城区货运车辆绿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