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我国水体污染治理走向环境修复
时间:2012-3-9  来源:科技日报  
去年7月,水专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仿生式水面蓝藻富集清除设备”在安徽巢湖市通过验收。
  水专项研发突破了一批“控源减排”关键技术,在近600项示范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我国重点河流水质恶化基本遏制,部分河段和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初步建立起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情况,国家于2007年启动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其‘十一五’的目标是突破水体‘控源减排’的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研发与综合示范,体现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初步建立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孟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孟伟表示,水专项不但在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水环境监控预警与管理等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获得重点突破,为国家“控源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技支撑,而且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要求,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产、学、研联盟,注重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注重培育环保产业。
  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旨在集中攻克一批节能减排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构建我国流域水体节能减排与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为重点流域污染物减排、水质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水专项实施“控源减排”、“减负修复”、“综合调控”“三步走”战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环保科研项目,水专项的三个阶段投入资金预算约356.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预算约141.6亿元。
  研发突破600多项“控源减排”关键技术
  “‘十一五’期间,水专项重点突破了化工、轻工、冶金、纺织印染、制药等5个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关键技术600多项,在139项大型工程中得到工程化验证。”水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通过在辽河、海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开展示范,实现每年减排污水1.3亿吨,削减COD(化学需氧量)1.1万吨;突破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对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年消减COD16万吨,氨氮5.4万吨,总磷1.4万吨,为流域水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我国还初步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体系,针对重点地区水源污染突出问题,开展水源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显著降低了水源污染负荷;针对重点地区水源污染和水厂工艺适应性问题,突破了藻毒素高级氧化去除等关键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紫外组合消毒技术和二次供水改造技术、管网风险控制和水源切换水质保持关键技术、地震频发区供水管网系统抗震优化设计技术等。研发了40多项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实现了对82项关键技术不同程度的突破,研制了25台水质检测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的新材料、新设备等,建立了31个示范工程/研发基地,确保了自来水厂水质达标和饮水安全。
  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材料显示,通过实施“控源减排”关键技术,在近600项示范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我国重点河流水质恶化基本遏制,部分河段和流域水质明显好转。
  环境监测也显示,辽河、淮河干流在COD指标方面,消除劣五类水,松花江流域综合示范区2010年平均水质达到四类水质标准,海河水质有所改善;太湖富营养状态由中度变为轻度,劣五类水的入湖河流由8条减少为1条,五类水由3条入湖河流减少为2条,满足三类水质标准的河流由1条增加为3条;巢湖富营养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FS:PAGE]基本遏制了蓝藻水华大面积爆发;滇池流域人口密度和污染负荷较大的盘龙江已彻底消除黑臭,主要水质指标优于河道五类水标准,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滇池外海水质明显好转。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