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激励是关键
时间:2011-10-10  来源:节能减排网  
“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
  政策激励是关键
  对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不少企业深有感触。“我从事能源发展行业14年,深刻感受到低碳行业发展和低碳在能源行业当中的位置,可以说低碳行业的发展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中国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昨日在夏季达沃斯分会场上称。
  在高纪凡眼中,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必然的,而其成功的时间和政策支持、科技发展,以及资金支持三个要素密不可分,这其中,政府政策排在最重要的位置。政府的激励能够带动企业的积极性,加之企业自身的动力推动,即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作出了努力。“几个月前,中国出台了上网电价,价格是1.15元人民币/千瓦时。”高纪凡认为,这个电价在今年这个时机出台是合适的,尤其像光照达到1700小时的西部地区,投资人能够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而在光照时间较少的东部地区,政府也提出“金太阳计划”,给投资人进行财政补贴。
  借鉴国外经验
  日本的经验或许值得一看。根据与会的日本环境省大臣ShoichiKondo介绍,两年前日本民主党成立新政府,当时即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5%,此外还推出了很多税收方面的措施来支持碳排放的计划,碳交易机制也在推行过程中。目前,日本处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之下,日本政府希望采用一种分散式的发电模式,不要过度依赖核能发电,而是更多地依赖再生能源、替代能源进行发电。因此,日本现在成立了一个输入式的模式,也就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整合到电网上这种输入式的直接整合到电网上。这一措施正在等待国会的批准。此外,日本还制定了电价系统,以及购买家电产品的激励机制。
  日本“3·11”大地震后,日本的能源政策受到直接影响,现在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审视核能发展政策。明年日本政府将考虑是否重新采用全新的核能政策,而明年5月份可能要停止所有新兴核能厂的审批工作。日本政府计划在未来实现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包括太阳能、水能等,而且要建立起政府公共财政激励机制,鼓励这些行业的发展。
  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克莱因菲尔德认为,丹麦和德国的创新性举措同样值得借鉴。丹麦对风能的投资很多,1980年即立法对生产能源的企业采取奖励措施。由于该项激励措施,众多在冬天没有农事的农民也从事能源生产工作。而德国则是对汽油征收重税。
  “从摇篮到摇篮”
  据了解,2001年,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建筑院院长威廉·麦唐诺和德国的绿色和平组织“绿党”创办人之一麦克·布朗嘉开始推行一种环保的新观念:“从摇篮到摇篮”。这种观念认为,环保不是在企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对立面,环保不止是在减少废弃物,而是可以将工业产品的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养分。把“减废”更进一步地推到“零废”境界,需要在设计的源头就定位为每一个组成的部分,都是可以拆卸重新使用的。而不是现在的环保,有的时候只是作为回收之后混合压缩,降级为次级材料。
  这种模式得到克劳斯·克莱因菲尔德的推崇。以汽车行业为例,如果汽车底盘能循环使用,将可以节省40%的铝材料,这相当于把碳排放减少10%。他进一步认为,以“从摇篮到摇篮”的发展模式解决环保问题,并不能单纯完成价值链当中的某一个环节的节能环保。因此,应该非常精准地去衡量在整个价值链上有哪些环节,有多少材料可以被循环使用。
  印度社会市场中心首[FS:PAGE]席执行官MaliniMehra表示,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民间社会以及绿色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都有很多的贡献,也有很多的经验,而目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种“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转变为现实。现在走上创新道路的公司面临的问题不仅与电力相关,还与食品、水等其他方面相关,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相关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领导力,也需要效率。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