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发展低碳经济如何走出“低碳瓶颈”?
时间:2012-2-26  来源:节能减排网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预设指标,同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增加森林碳汇、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等节能减排手段并设立了具体的预期目标。
  综观“十一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进程,不难发现,许多地方政府节能政策执行不力,扶持和违规上马高耗能项目,甚至还出现拉闸限电以突击完成节能目标的现象。而随着《方案》提出,我国将在低碳发展领域方面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是在能效领域,政府及社会的投资都将迅速增长。可以作为例证的是,仅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投资每年平均增长82.4%,太阳能光伏的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01.4%,企业节能投资每年平均增长65.5%。可以预见,在气候危机的升温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将方兴未艾,低碳产业将大规模出现。
  而挑战则在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须解决。例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突破,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低碳技术的储备特别是其中的低碳核心技术储备,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目前我国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且“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由于低碳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利润和发展相对比较大,容易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例如,在大规模发展低碳的背景下,可能出现“口号式”的推动以及“跃进式”的建设:低碳或是政府追求政绩的表面文章,或是开发商发展地产的噱头把戏;甚至有些产业园,打着低碳的旗号,实质上却继续着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建设。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争建“太阳城”、集体上马风电设备产业园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的“新能源”项目,也仍然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重复竞争并且附加值低。
  以上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我国低碳经济当前发展的“瓶颈”。
  “低碳经济”被认为将是继联合国宪章和WTO之后的全世界一个新的规章,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和表达。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因此,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突破“瓶颈”,首先要强化标准创新意识,把低碳标准的制定纳入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低碳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次是要避免“口号式”的推动以及“跃进式”的建设,因此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发展,违背了低碳经济的本意。
  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约束的保障功能,真正确保经济低碳转型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低碳考核和监测监督制度。
  例如,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低碳转型中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风险,激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可考虑由国家财政拨款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履约担保;扶持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在积极承担企业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风险同时,依法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实施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让我们共同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共建一个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和谐局面。(牛建宏)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