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永洁环保煤矿废水处理技术
时间:2011-8-21  来源:谷腾网  

  一、煤矿矿井废水处理概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一般情况下,每挖1吨煤,矿坑排水量约0.88m3,但大多数煤矿,每挖1吨煤可排放2-3m3的水,2005年山西煤炭产量约5.5亿吨,这就意味着有13亿吨水资源受到破坏,水量排放之大,水资源浪费之多触目惊心。
  煤的开采,使原来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大量煤粉。岩石粉尘、悬浮物、人为污染和微生物进入水中,有的矿井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硫化物和总硬度等较高。所以,矿井排放大量超标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水质污染、地下水系统破坏,使很多煤矿生产、生活用水无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产业特点,煤矿本身是用水大户,在井下消防防尘、洗煤、职工洗浴、绿化及生活都需要用大量的水。矿井废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何处理回用,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国内采用的处理方法仍然是传统工艺,该工艺虽然处理回用水效果较好,但工艺落后,设备、设施复杂,工程投资大,占地面积多,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不方便,所以,多年来没有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为了克服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传统工艺的不足,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反复改进终于研制成功《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设施》与高效水处理剂组合新技术,为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开创出一条新途径。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有较好的回报。对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矿井排放水在呻吟,重复利用势在必行。
  二、处理原理将矿井废水打入多功能水处理设施内,当水和水处理剂接触混合后,利用有机无机复合协同作用,使胶粒互相粘附,絮凝体由小变大而沉降,从而在一瞬间完成混凝全过程。
  三、工艺流程矿井废水打到多功能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将已配制好的水处理剂适量加入多功能水处理设施内,经自行推流、混合后,静置20-30分钟即可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而排放或回用。
  四、实用新型煤矿矿井废水处理设施专利技术的特点
  1、工艺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
  多功能水处理设施,设计了推流,搅拌,混凝、沉淀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处理回用设施,一个处理池,取代了传统工艺的多个处理池和多台提升泵、反冲洗泵和净化设备。
  多功能水处理设施新技术,经新技术处理后,使黑水变成白水,经有资质环保监测部门检测,煤矿矿井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均达到和小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2、工程投资少,占地面积小。
  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回用工程,采用多功能水处理设施和水处理剂新技术,在一般水质情况下,日处理回用矿井废水500-1000m3,工程投资仅为15-20万元左右(特殊水质另行设计)。主体工程占地面积约50m2左右。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回用同等数量的废水,工程投资约50-100万元左右,主体工程占地面积约500-1000m2左右。采用新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扩大处理规模。进行深度处理,使矿井浊水变甘泉,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3、操作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
  采用多功能水处理回用设施和水处理剂新技术,操作管理方便,日处理回用500-1000m3矿井废水,配备1-2名操作管理人员即可,处理回用1吨矿井废水运行成本费约为0.25-0.30元左右。
  该项新技术,是目前国内处理回用煤矿矿井废水投资最少,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是最理想的新型实用技术。
  五、工艺流程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