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政策助推公共建筑节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时间:2011-6-9  来源:节能减排网  
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未来5年我国将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巡视员武涌近日表示,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十二五”期间力求做到3个转变:从推广建筑节能向推广绿色建筑转变,从单纯节能向节水、节材、节地等综合节约方式转变,从设计、施工环节节能向设计、施工、运行、监测、报废、综合利用的科学管理系统转变。据悉,更多补贴政策正在酝酿。
  公共建筑首当其冲
  “我们将采用强制+自愿的方式推动绿色建筑,”武涌表示,“强制的突破口就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这一点从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可见端倪。
  《通知》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确定各类型公共建筑的能耗基线,识别重点用能建筑和高能耗建筑,并逐步推进高能耗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需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0%以上。对改造重点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财政资金补助,补助标准原则上为每平方米20元,将综合考虑节能改造工作量、改造内容及节能效果等因素确定。
  能源审计方面,各省需要对本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口径统计,将单位面积能耗高于平均水平和年总能耗高于1000吨标煤的建筑确定为重点用能建筑,并对50%以上的重点用能建筑进行能源审计。
  针对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纷纷建起不少外形奇特的建筑,《通知》明确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武涌透露,公共建筑也包括保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酝酿绿色保障房的建设。
  节能改造范围更大
  公共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先行者,未来5年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的推广不仅仅局限于公共建筑。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正在加快修订《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热量与能耗指标达到节能75%的水平,外门窗传热系数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北京市居住建筑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是节能65%,这已是全国领先水平。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完成节能改造1.8亿平方米,而我国约有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急需节能改造,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大节能改造力度。业内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初步目标为4亿平方米。
  如何加大改造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通知》中,加入了对于推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创新的内容。
  《通知》指出,各地应建立基于能耗限额的用能约束机制,同时搭建公共建筑节能量交易平台,使公共建筑特别是重点用能建筑通过节能改造或购买节能量的方式实现能耗降低目标,将能耗控制在限额内,从而激发节能改造需求,培育发展节能服务市场。对能效交易机制已经建立和完善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时,向实行能效交易的地区倾斜。同时,各地要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加强第三方的节能量审核评价及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充分运用现有的节能监管及建筑能效测评体系,客观审核与评估节能量。
  《通知》特别强调,要将重点城市节能改造补助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相结合,对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基础改造及难以有效实现节能收益分享的领域,主要通过财政资金补助的方式推进改造工作。在节能改造效果明显的领域,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并按照《关于印发合[FS:PAGE]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可见,国家的补贴政策已经向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向倾斜,力求更大范围推广建筑节能改造。
  系统解决方案缺失
  事实上,建筑一直是能耗大户,是节能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2000年以前我国建成的建筑大多为非节能建筑。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部分新建建筑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同时,施工阶段有部分企业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或安装质量低劣,有些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要求,部分节能建筑材料还存在着质量不高甚至假冒伪劣的问题。我国建筑节能形势较为迫切。
  武涌表示,我国目前还缺乏节能效果好,经济性、可靠性有保障的整套技术改造方案。由于环节太多,多部门协调也为建筑节能推广工作带来不少困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墙体产业研究咨询部主任周银芬表示,推广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总体调控,力求做到建筑、建材的紧密沟通与联动。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重庆荣昌: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绿色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