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企业黄页 |
|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黄陵矿业公司矿区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附加值。集团化运营和内部协作,充分发挥了陕煤化集团所属各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激发了内部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为构建大循环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依托自身机制体制优势,紧密围绕“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企业愿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内部协作、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实践,呈现“两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一个亿吨级的煤炭航母正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
在陕西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不仅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陕西煤炭大省的优势地位愈加凸显。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2004年陕西能源产业一张响亮的“名片”——陕西煤业集团公司应运而生,2006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整合省内国有重点煤炭、化工企业,重组成立了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该集团公司现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58个,资产总额1039亿元,已形成煤炭开发、煤化工两大主业和建筑施工、装备制造、发电、铁路和物流、金融以及陕南公司的绿色产业等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陕煤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表示,陕煤化集团自成立以来,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注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集团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同时分别配套制定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陕煤化集团依托自身机制体制优势,紧密围绕“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企业愿景,以项目为纽带,以产业化为方向,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内部协作、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实践,既实现了老企业转型和振兴,又抢抓机遇,构建了新的竞争优势,呈现“两年翻一番”的发展速度,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一个亿吨级的煤炭航母正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
技术改造全力助推老企业转型振兴
陕煤化集团以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对其原有老设备进行改造优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煤炭产业上,对所有矿井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和采掘机械化改造,调整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推广以提高煤炭回收率和高效利用率为主的源头节煤技术,减少资源损失。
陕煤化集团总经理高仰才介绍说,通过这几年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使这批企业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经营、效率与职工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地提高,从技术含量到环境保护再到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新矿区开发中,全部按照节能减排的标准来设计、施工、建设、投用,全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大型现代化装备,采掘机械化程度均为100%。在化工产业上,陕煤化集团围绕原有化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分别实施了陕化工艺系统技改、陕焦公司95万吨焦炭及20万吨甲醇、渭化公司11万吨醋酐联产醋酸、陕化公司节能减排技改等7个项目。经过努力,2009年陕煤化集团万元产值能耗降为1.25吨标准煤,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指标。
产业升级构建节能高效的低碳新格局
较之老企业,陕煤化集团所属一些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以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为支撑,在延伸主导产业链和闭合循环上下功夫,创新生产模式,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节能高效的循环经济格局。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黄陵矿业公司矿区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延伸了煤炭产业[FS:PAGE]链条,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附加值。2008年,已建成投产130MW煤矸石热电厂,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实现收入2亿多元,不仅消化煤矸石、煤泥、中煤超过80万吨,而且减少排矸支出3000多万元;煤矸石电厂产生的13万吨粉煤灰和炉渣被粉煤灰砖厂利用,形成了5000万块的产能,产值逾3000万元。
集团公司所属的北元化工公司作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电石、原盐资源优势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底,随着二期100万吨PVC生产装置的投产,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目前,正在逐步形成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该公司与中国碳基金签订了《碳减排量买卖协议》,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每年可收益6000万元。
调整结构发挥集团化规模运营优势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陕煤化集团立足于煤炭开发,充分挖掘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将煤炭初级产品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转变,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围绕陕北新兴煤基产业升级,陕煤化集团重组北元化工、天元化工、富油科技等3个民营企业,并对之进行了扩能改造。同时依托韩城、黄陵配焦煤煤种优势,走特色资源深加工路线,建设了韩城、黄陵各500万吨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
积极构建大物流体系。2009年6月和11月,陕煤化集团分别与湖北、江苏、山东、江西和枝城港、徐州港、日照港、连云港这“四省四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建设陕西煤炭物流体系和煤炭销售基地,已使省外物流节点布局初具雏形。2010年10月18日,江苏省陕煤化能源公司在南京成立,这是陕煤化集团立足江苏,辐射华东地区的一个主要窗口,标志着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转变煤炭营销方式迈出实质性步伐。
积极实施集团内部产业板块整合。近年来,对建筑板块、机械板块等进行了重组整合,避免了无序竞争和内部消耗,形成了合力,提高了市场抗风险水平。现在又着手对后勤板块、科技板块、水泥产业进行整合。
集团化运营和内部协作,充分发挥了陕煤化集团所属各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激发了内部相关产业的发展活力,为构建大循环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确保产业发展与时俱进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科研项目数量连年增长,在矿井安全治理、新型煤化工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一些科技成果已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2010年10月26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办的DMTO-II工业化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会上还签署了世界首套67万吨/年DMTO-II烯烃项目技术许可协议。按照计划,陕煤化集团还将在蒲城建设中国最大的煤制烯烃工业园区,并计划斥资67.8亿元,配套铺设国内首条也是世界最长的输煤管道,解决其原料运输问题,在DMTO-II技术的推广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第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作了题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他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循环经济是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二是煤炭洁净开采是煤炭企业永恒的责任;三是分质利用是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方向;四是科技进步是煤炭资源洁净高效利用的保证。与会人员对华炜董事长的发言给予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陕煤化集团依照“科技开发产业化”的思路,现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陕煤化集团科技创新板块,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40亿元的资金,专门用于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煤化工自主技术研发,按照清洁、低碳、生态等原则,尽最大努力实现循环[FS:PAGE]经济带动企业发展,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条件。
低碳引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集团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12.1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21亿元,实现了每两年翻了一番。在全国500强企业中,陕煤化集团的排名持续快速提升。2008年集团公司位居309位,2009年位居243位,2010年位居195位,并再次进入“2010中国企业效益200佳”,排名上升到第142位,成为陕西入围企业中入单项目最多的企业。从2010年的经济运行来看,集团公司经济运行良好,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将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内部协作、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建设具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特色的循环经济大格局,使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企业发展变革之路上的取胜之匙,为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15年突破2000亿元、挺进世界企业500强的战略目标,在“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孙鹏李华张颖)(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