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南昌:我国首个低碳试点省会城市的绿色梦想
时间:2011-1-31  来源:绿子弹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鄱阳湖。南昌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497万(2009年)。南昌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也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经济地区国外大型产业与总部转移对接基地,被誉为中国“未来都市,绿色之都”。
  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合作项目动员大会上,南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
  经过近10年探索和发展,南昌市通过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并重,清洁生产和低碳生活并重,制度完善和考核差异并重,既实现了发展,又降低了排放。
  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这已成为南昌发展的主导指导思想,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资源成为城市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成为城市的第一品牌。
  站在新的起点上,南昌在“转”字上破题,在“变”字中找旋律,用绿色诠释着“新”的内涵,正在走一条绿色崛起的和谐发展之路。
  产业改造和结构调整并重
  据初步统计,南昌市工业能耗约占全市总能耗的83%左右。南昌市传统产业以冶金和重化工业为主,南钢、江氨等老牌企业既是南昌的纳税大户,又是能耗和排污大户,而且不少企业分布在市区附近,多年来市民饱受污染之苦。
  城市要低碳,产业要先行,这是南昌打造低碳城市的前提。为此,南昌市按照“产业存量朝低碳改造,产业增量朝低碳发展”的思路,克服财力不足、搬迁难度大等困难,坚决实施了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战略。
  从2002年开始,政府部门先后投资20多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存在严重污染源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在实施这一战略转移过程中,为杜绝企业将污染同步转移,严格要求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通过连续七年整治,南昌市区40多家大中型企业均迁入工业园区,90多家各类违法排污企业被关停取缔,1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南钢、江氨、晨鸣纸业(000488,股吧)等企业一大批污染减排工程投入运行。
  工业企业的搬迁换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2009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99%,连续4年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一个城市既要低碳,又要发展,传统产业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南昌市“敢为人先”调整经济结构,把发展的目光盯向了方兴未艾的低碳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快速转型。
  近年来,南昌市光伏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11月16日,全球首条双线双结大面积硅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南昌高新区宣布竣工试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目前,总投资680亿元的南昌光伏产业园各项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一产业园将被打造成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玻璃和太阳能电池延伸产业四大基地。
  光伏产业只是南昌市低碳产业“三驾马车”之一,其他“两驾马车”分别是LED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到2011年,三大产业的年销售收入都将达到1000亿元。加上新能源环保电动汽车、绿色家电、环保设备、新型建材、民用航空和生态农业六大产业群,南昌市低碳产业未来几年将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0年,南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到90亿元;2001年开始,南昌工业舞动改革长袖,发展步伐加快,在2004年和2007年实现两个“三年翻番”之后,2010年又迎来第三个“三年翻番”的实现。十年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南昌工业走过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的光辉历程,南昌工业,从低落到高昂,挺起了南昌经济崛起的脊梁。
  清洁生产和低碳生活并重
[FS:PAGE]   “南昌要推进城市化的重点是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城市,真正建成一个人民群众向往的城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的城市,经得起历史50年、100年检验的城市”,这是南昌决策者的豪气,更是对一座城市负责的宣言。
  由于历史原因,南昌老城区规划不尽合理,1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了60多万人,平均人口密度达每方公里4.43万人,人口密度过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市交通拥堵,车辆尾气排放量大。
  为此,近年来,南昌市按照“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的大都市发展格局,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科学构筑“组团式、网络状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新格局。目前,城区面积已由2000年的8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40平方公里。
  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加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从2003年开始,南昌投入6亿元巨资,连续实施了四轮“百路大会战”,对全市49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改造,总长度为209公里。工程的实施,让市民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好走,不少老城区街巷陈旧、功能落后、排水不畅、路灯不亮等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
  据了解,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近十年来,南昌累计投资近70亿元,围绕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做文章,实施了广场、绿地、美化、亮化、湖泊整治、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废弃物治理等工程。南昌从市民的迫切需求出发,下大力气对城市路网、管网、电话和城市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从休闲公园,到市民文化广场;从“八湖两河”整治,到园林城市打造……一个个大手笔的工程,让人们一次次倍感振奋。
  2009年7月29日,南昌市地铁1号线工程正式动工兴建,线路穿越市区人口最密集地区,将有效分流城区人口。南昌地铁远景规划建设5条线路,设计有4条通过赣江的隧道,动态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随着地铁的建成和城市框架的拉开,南昌城市绿色交通出行体系的框架已清晰呈现。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低碳生活的理念已开始渗入到南昌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2009年8月7日,南昌市首批25个自行车租赁管理站及1000辆自行车在红谷滩新区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可以免费租用自行车上下班。免费自行车租赁实行站点管理,有专人进行值守,并开展如废旧电池、废旧报纸回收等服务。
  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说,南昌免费自行车租赁行动今后将向全市推广,市民最大租车距离将缩短到300米,南昌城市低碳化生活模式已从市民日常出行开始起步。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