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多少年来,人们对于绿色的理解,更多的是有形的绿、具象的绿;如今,人们则将对绿的追求赋予了更多无形的内涵。绿色低碳,正在成为生活时尚和社会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嬗变与跃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61年的巨大变化。
多少年来,人们对于绿色的理解,更多的是有形的绿、具象的绿;如今,人们则将对绿的追求赋予了更多无形的内涵。绿色低碳,正在成为生活时尚和社会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嬗变与跃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中国61年的巨大变化。
“当年,我考进南京大学环境化学系时,周围不少人都以为这个系是培养环卫工人的;如今,随着人们环境意识日渐增强,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流行语和自觉行动。”说到这种变化,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不免感慨万千。
节能低碳
从懵懂到时尚
“最近20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客观上也算是引导消费者过上节能低碳生活。”作为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先驱者,华扬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永伟谈及绿色,总是备感自豪。
“不过,‘先驱’可不是好当的,推广太阳能产品起步阶段可艰难了。”黄永伟说起18年前国庆节的一件趣事。
当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太阳能真空集热管还是个新事物,没有人愿意掏钱买。当时根本没人相信“玻璃管能晒出热水”来,再说太阳能热水器要安装在房顶上,有人担心安装不好反会把房顶打穿造成漏水。
怎么办?黄永伟至今难忘,那年国庆节期间,他带着第一代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求亲拜友,白送产品并免费帮人安装。盛情之下,最后总算有几个亲友给了“面子”,勉强答应装一个“试试”,不过丑话也说在前头,如果出不了热水可要赶紧拆走……
时过境迁,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深深融入百姓生活。黄永伟说,如果早些年消费者多是冲着“省钱”才买太阳能热水器的话,现在多数人可是冲着节能环保的卖点来买的。热水器的发展史,见证了公众环境意识的这种变化。
健康生活
从“拼车”起步
“别看我们两家现在‘拼车’出行,好得跟一家人似的,当初还是一起追尾事故才认识的,真是不打不成交!”说这话的李平生去年5月搬到南京市奥体附近的西堤国际小区,每天从住处到北京东路上班,开车往返20千米。
去年7月的一天,李平生早上出门有点晚,开车一路往单位赶,就在鸡鸣寺附近,“咣当”一声,和前面一辆“马六”来了个“亲密接触”。虽然很快达成赔偿协议,但两个车主心里都挺窝火。
李平生说:“从那天起,我就特别注意路上的黑色‘马六’。没想到冤家路窄,隔三岔五就能看到那辆车,有一次干脆一路跟着它,居然回到了小区——原来是邻居啊。”“马六”车主钱易也很意外,两人一聊才发现,工作单位相距仅300米,上下班时间都差不多。
李平生于是开玩笑建议:“不如我们拼车吧,既环保又省钱。”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体验拼车出行。
低碳为王
“细账”打动农户心
城里人拼车出行赶低碳潮流,而随着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农村人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低碳生活一样精彩。
在姜堰市张甸镇许多村,农民的生活正与低碳“不谋而合”。
近日,记者在张甸镇大丁村村民曹福海家看到,厨房里,干净整洁的电子沼气灶取代了昔日的土灶台。“用沼气煮饭、炒菜、烧水、照明,一年可节约用煤和用电费用上千元。”曹福海乐呵呵地说:“我们全村500多户人家,现在9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干净节能的沼气,算算这笔账,一年光经济上就能节省50万元以上。”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张甸镇在35个村、两万多家庭中实施农村温室气体减排及推广清洁能源项目,通过推广沼气、麦稻秸秆禁烧、麦稻茬口免耕等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相关环保[FS:PAGE]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张甸镇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及推进的沼气池项目已逾7300个,秸秆禁烧率达100%,稻麦免耕面积8万多亩,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12万多吨。(见习记者:李莉 范圣楠 闫艳 记者:高杰)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