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空气净化 |
|
《四川省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印发实施。11月12日,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昝学军等嘉宾走进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方案》内容并与广大网友交流。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成都遥望雪山天数不断刷新,今年已超过70天,为历年最多。“但是,秋冬季是四川盆地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段,不利气象条件引发的重污染天气过程频发,会平均拉高全年pm2.5浓度3微克以上,对全省空气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方案》的出台实施对高质量完成大气‘十四五’收官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顺利开局具有重要意义。”昝学军介绍,《方案》主要提出四个方面的攻坚任务——
一是强化工业源治理减排。提出要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重点工程任务,争取11月底前完成治污设施改造主体工程,及早发挥减排效益。持续巩固低效失效设施排查治理成果,按照“边排查、边整治”原则,督促问题企业整治到位。开展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企业“回头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在秋冬季应急期间发挥减排实效。
二是深化面源污染治理。《方案》提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精准焚烧管控,重点防范夜间焚烧、无序焚烧、污染过程期间焚烧行为。合理布局腊肉集中环保熏制点,严控杂草、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污染。联合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科学优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同时,进一步强化施工工地、城市堆场和道路扬尘管控工作。
三是加快移动源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大力推进清洁运输,2025年底前,超低排放企业、b级及以上企业和引领性企业门禁系统全部实现联网,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70%。加快老旧车辆淘汰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严厉打击移动源违法违规行为。同步做好城市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交通疏堵保畅工作。
四是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方案》要求优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杜绝“一刀切”。科学实施水泥、砖瓦等行业错峰生产。污染过程期间,统一预警联动,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减排取得实效。
《方案》还明确生态环境厅牵头抓总,定期调度推进,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履行各行业监管责任,市(州)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攻坚措施、规范行政检查等具体要求。昝学军表示:“本次攻坚以降低pm2.5浓度、减少重污染天气为核心目标,《方案》更加聚焦攻坚重点、更加聚焦精准科学、更加聚焦依法依规。比如,我们会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分类制定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严格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杜绝‘一刀切’,依法依规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四川盆地秋冬静稳天气多,在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传输现象突出,川渝交界区域的污染传输也同样显著,“各自为战”的治理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四川坚持因地制宜、协商共治,在省内逐步建立起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动解决区域间重大问题,强化数据共享,联合开展毗邻地区交叉执法。在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统一预警、统一应急、统一减排,减少区域传输污染。同时,强化川渝联动,协同推进区域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同发布陶瓷、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地方标准,开展交叉执法,联合印发《川渝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统一启动预警、统一应急减排,共同应对区域污染。 ( 责任编辑: )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