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
|
虹口区优势在于环交所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及核心区示范价值,未来应聚焦“超大城市核心区低碳路径”探索。
眼下,我国“双碳”战略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正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构建绿色产业创新生态,探索营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7月8日,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界面新闻主办的“大咖聊营商潮涌北外滩(2025)”主题论坛在位于虹口区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
论坛以“双碳产业新生态营商环境创未来”为主题,探讨如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先导区和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双碳”营商环境示范标杆。
当前,虹口区立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一系列涵盖绿色用能、电力接入等方面产业政策创新与服务优化举措,虹口区已集聚了一批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碳交易市场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机构,形成初具规模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虹口区副区长吴伟平介绍,虹口区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迭代发布了营商环境1.0到8.0的工作方案。去年虹口区营商环境的企业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二,三所一庭、秒贷融资直通车、北外滩开店一件事等首创举措也在全市示范推广。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虹口区的gdp增速以及今年的三级税收、社零等多项经济指标均领跑全市。
今年,虹口区深入实施了5大行动、48项改革举措,营造民营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良好发展环境。绿色低碳产业是虹口区依托市区协同打造的千亿产业和“一把手工程”,虹口区目前已集聚了中电投绿能、绿水新航、上港能源等800多家优质绿色低碳企业,绿色航运、绿色技术等蓬勃发展,同时虹口区以碳交所为核心,大力发展碳相关产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彦峰表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上海正构建“一业一方案”政策体系,强化全产业链支持。虹口作为重点试验区,已形成碳服务、绿色航运等特色产业,诞生了全国首个水信托产品及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等创新成果。他呼吁政、产、学、研、精、服、用要深度联动,企业主动出题,交易平台积极搭台,科研机构全力破题,政府部门当好服务员,让各类主体在绿色低碳赛道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忠以“完善营商环境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为主题,分享了对于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思考。
她指出,需要进一步健全碳市场机制,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深化要素改革,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纳入市场化配置。此外,还需要强化法治与国际对接,推动绿证获国际认可,以此来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
上海复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卢宇飞则依托公司多年来在绿色低碳领域深耕的经验,分享了面向未来能源的节能低碳先进技术装备创新实践。据介绍,公司目前聚焦三大节能低碳技术实践,包括热泵余热利用、污水厂氢能链和有机固废燃料化等。卢宇飞表示,期待未来能够通过技术让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污水厂和垃圾厂都变成能源工厂,把污染物质,污水、污泥垃圾都变成绿色燃料,这样从原来污染治理、节能降碳,再到循环经济实现“三不”条约。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通过差异化营商环境政策引导绿色低碳产业与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营商环境优化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资源跨区域流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嘉宾们普遍认为,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需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技术创新来推动,行政手段与市场力量缺一不可。而虹口区优势在于环交所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及核心区示范价值,未来应聚焦“超大城市核心区低碳路径”探索。
当天,还举行了虹口区“首席减碳官”和“营商环境体验官”的授证仪式。据了解,2025年,为进一步夯实企业质量、标准化和绿色环保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身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建立一支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化和绿色低碳管理人才队伍,虹口区在全市首创首席减碳官任职培训,并在此基础上遴选聘请了6名“首席减碳官”。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