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科技公司加速“绑定”低碳电力
时间:2025-7-8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日,德国公用事业公司莱茵集团与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签署一项“战略框架协议”,提出将借助亚马逊数字技术推动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而亚马逊则将与莱茵集团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及签订长期购电协议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运营链条脱碳。
  
  科技公司与能源企业的合作屡见不鲜,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逐步扩大的当下,以风光为代表的低碳能源备受“跨界”资本青睐。业界普遍认为,新兴科技的崛起有望重塑能源系统,将解锁更多市场机遇。
  
  科技公司接连加码绿电
  
  根据莱茵集团公开消息,仅在美国本土,莱茵集团与亚马逊已经签订7份长期购电协议,清洁电力供应规模达到1.1吉瓦,这些电力部分来自莱茵集团已经建成的风光发电设施,部分处于建设过程中。根据计划,亚马逊将为莱茵集团提供可再生能源交易优化策略以及人工智能相关服务,推动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这一合作只是科技公司与能源企业加深链接的冰山一角,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兴起,谷歌、微软等众多科技公司纷纷转向清洁电力,成为能源市场中的全新力量。
  
  去年10月,能源公司energyre宣布与谷歌签订一项为期12年的购电协议,计划在美国新建一座光伏发电项目为其提供绿电,预计装机规模为435兆瓦。微软也在去年与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将斥资逾100亿美元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10.5吉瓦新能源电站,以满足数据中心用能需求。同年,腾讯宣布位于天津的高新云数据中心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通过微电网可为腾讯园区提供绿色电力,年产绿电量可达1200万度,相当于60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科技公司一方面能够通过稳定供电确保数据中心正常运营,另一方面能够借助长期购电协议实现企业的脱碳承诺。
  
  应对数据中心排放压力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预测中指出,未来5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实现翻倍,到2030年其用电量很可能相当于日本用电水平。在人工智能技术崛起的背景下,能源领域成为技术革新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随着电力需求增长的则是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4年全球燃料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5亿吨,来自数据中心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8亿吨,到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将达到全球发电量的3%左右,排放占比也将上涨。
  
  愈加高涨的减排压力之下,全球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做出气候承诺。亚马逊承诺到2040年通过投资零碳能源、加强解决方案、加强合作等方式实现运营碳中和。谷歌则表示到2030年实现运营和价值链的净零排放。但实际上,各大科技公司减排效果并不及预期。2019年到2023年期间,亚马逊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40%左右,谷歌2024年的碳排放量则较2019年大涨50%。
  
  在此背景下,提高绿电消费、推动用能脱碳成为广泛选择。市场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电力市场研究主管卡洛斯·托雷斯·迪亚兹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全球电力需求将水涨船高,进入到加速增长的“新时期”。其中,科技公司零碳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实际上已经成为长期购电市场的最大参与方。
  
  “跨界”合作推动各方共赢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截至2024年8月,获得企业采购的已融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5.5吉瓦,矿业公司、消费品公司以及科技公司正是长期购电协议市场的主导方。而在美国,随着数据中心建设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电力消耗持续激增,企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预计将保持高位,项目供应很可能低于需求,清洁电力价格或可能随之上涨。
  
  业界普遍认为,科技公司与能源行业的深度“绑定”很可能是“双赢”选择,科技公司借助低碳电力达成气候承诺,同时跨界资本也将为能源市场注入更高活力。
  
  在卡洛斯·托雷斯·迪亚兹看来,科技公司不仅在加速签署长期购电协议,更开始转向新兴电力技术以满足额外需求,从而推动新兴低碳能源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例如,为满足24小时不中断电力需求,部分科技公司开始向传统核电站购买电力,并提出将加速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以获取更多电力。
  
  谷歌于去年10月与美国一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商签订了核电供应协议。在谷歌能源和气候高级主管迈克尔·特雷尔看来,电网需要核电这样的清洁、可靠的能源,核电能够以“更加全天候”的方式满足数据中心用能需求。
  
  国际能源署指出,尽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发展前景仍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确认的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能源领域带来重大的效率变革和运营收益,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供应,能源公司能够借此优化和改造能源服务,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帮助平衡愈加复杂和数字化的电网系统。长期来看,加速技术创新将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最重要影响。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科技公司加速“绑定”低碳电力
智慧节能技术升级,建筑行业加速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