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社区行动 |
|
从去年6月份开始,南开区沱江里的王文宣大爷每个月都要在居委会领取两页的表格,表上内容包括出行方式、本月用电、用水、用天然气的家庭能耗,以及家庭垃圾类型及重量的填写项,表上写有“‘2009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项目’家庭碳排放调查问卷表”的字样。从2009年6月起,天津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选择了南开区观园里、宁乐里、沱江里3个不同年代建设的社区的330户家庭作为此次调查对象,调查各家庭的能耗情况。该调查持续了一年,究竟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沱江里居民给了我们答案。
屋里盆多都是节水功臣
“要是每一家都能注意环保,能做到一物多用,一纸多用,一水多用,平时少开车,在不知不觉中就投入到低碳生活中来了。”今年65岁的王文宣老人家住南开区沱江里,年轻时是石油公司的会计师,退休后热心投入社区环保工作,不断积累环保知识,还获得过“绿色家庭”荣誉称号。从2001年收集废旧电池起,到现在担任社区“环保课堂”的志愿老师,谈到环保低碳,老人有道不完的心里话。
与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王文宣老人很节俭,每月的水费电费都要算得清清楚楚,“这算是我的职业病了,每次交完电费水费后,我都会把数字和交的费用记录下来,要是哪个月交得多了,就会提醒自己下个月要节省一些。”
在厨房的洗菜池旁,放置了四五个大水瓶,“别看这些都是废旧物品,在我这它们都是节水功臣。”平日里,王文宣老人会把洗菜洗米用过的水留下来,倒进水瓶里,装进瓶中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抹布等。“到了冬天,这些水瓶还可以制造出来温水。”老人讲了他的办法:晚上将装满水的水瓶搁置在暖气片上,过一晚上,白天就能用上温水了,“可以用这些暖和的水洗脸刷牙,不用电,不用火,一晚上就搞定。”
王文宣老人算了笔账:用于交水费的卡,100元能用5个月,平均下来一个月水费花20元,按现在水价每吨4.9元计算,一个月用水四吨左右,平均十天才用1.3吨水,“要是每家人都能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话,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一天能节省多少水啊!”
电器不用时就拔掉电源
“家里安装的电灯都是节能灯,老伴儿一买就买了十几个,5瓦、8瓦的都有,这节能灯比我原来装的20瓦的灯泡还要亮。”王文宣老人说,政府的“绿照工程”走进千家万户,老伴儿就是在社区里买的节能灯,两块多钱一个,质量好还便宜。“电视亮度和声音要调低点儿,电视看完后一定要记住把后面的插销拔下来。”老人讲述了他的省电经。电冰箱尽量少储存食物,存储的食物越多越费电。“打比方说,空车跑用的油就少,要是车上满载的话,肯定耗油多,电冰箱也是同一个道理。”
王文宣老人从床边拿出了一个手掌大小的手电筒,一开开关,电筒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是节能手电筒,要是发现它快没电了,摁几下做个功,动力就转化为电力了。”老人一边演示,一边感叹:“科技发达了,生活方便了,也应该用科技的手段省省电了。”
读书笔记都是用废旧纸
王文宣老人从抽屉中拿出一整本他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有记环保知识、名人名言的,还有记寓言典故的,记的东西虽不一样,可用的都是一样的纸张——泛黄的记账本。老人讲,平日里他喜欢做一些笔记,看到有感触的、新的知识都会记在本上,而这些本子都是正面印有表格,背面空白的记账纸。“我给我的小外甥女记了许多名人名言,就是想让她了解环保知识。”每周末,小外甥女来到家里时还会用废旧了的记账本练字,“造纸得向大海排放多少污水啊,要是能节约用纸、重复用纸的话,能少排放不少污水呢!”
王文宣老人说,在超市门口或商场门口,塞进手里的广告单都会拿回家中,“这些纸的背面都是空白的,等攒到一定程度后,我就送到居委了,成了居委会办公的办公纸。”[FS:PAGE]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