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北京将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时间:2023-9-19  来源:国际节能环保网  
  9月16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等部门主办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指出,我国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正取得积极进展。在论坛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表示,北京要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继续布局氢能等未来能源产业。
  
  绿色低碳转型成焦点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本次论坛的焦点话题。殷勇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推动能源转型提供新机遇,也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北京市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锚定“双碳”目标,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和城市绿色发展,努力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继续布局氢能等未来能源产业。确保首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打造高标准产供储销体系,构建首都能源安全新格局。诚邀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来北京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共创绿色发展新未来。
  
  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扎实推进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变,生产和生活领域能效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12年增加13.9亿吨标准煤,用3%的年均增速支撑了6.2%的年均经济增长。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2年下降了40.1%,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清洁低碳高效水平得到提升。2022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相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202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40%,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本次报告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各领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并展示了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领域的转型路径。提出了中国能源消费领域向清洁化、低碳化、数字化、分散化转型的路径和一些案例,为中国能源向低碳领域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说。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7.1亿千瓦,超过g7国家总和。十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增长约3倍,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以及在建核电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约占全球同类装机的34.3%。
  
  此外,我国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在长江流域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拥有了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以及位居世界前列的低风速、抗台风、高海拔风电技术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并保持全球最大规模同步电网最长安全运行纪录。
  
  推动新能源产品“走出去”
  
  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能源结构转变,二是能源系统和形态转变,三是能源空间布局转变。
  
  数据显示,从发电结构来看。从2011-2021年这十年间,可再生能源占我们国家的发电比例从16.9%上升到了28.9%,与此同时化石能源的占比从81%下降到66.3%。同时,我国稳居全球第一大的风电和光伏大国,光伏装机规模已经九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宇表示,从整体来看全球的供应链变得更加绿色清洁,表现在十年间,隐含在全球贸易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从4.2%增加到了7.6%。这个数据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清洁化。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快速推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全球供应链清洁化的贡献还在不断地提高,逐步超过了那些转型起步比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以全国55%的发电装机贡献了63%的发电量。国资央企正加快构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基地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支撑调节,前沿核心技术引领带动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以核聚变为重点方向的未来能源技术探索。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致力于提升传统能源转型的速度,推动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推进工业、建筑等行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电气化水平”。
  
  “我们将围绕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瞄准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及多能互补等关键方向,加强技术预测和前瞻布局,有效构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未来能源发展体系。我们将更加致力于增强国际能源合作力度,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强化‘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深化与各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及碳足迹认证、碳交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走出去’。”庄树新说。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探索“储能+未来技术”零碳产业
凤阳县为绿色出行赋能续航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