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
|
清清汾河水,锦绣太原城。初秋时节,太原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山西能源革命新征程上的铿锵足音,由这里,传向四面八方。
9月6日,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潇河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大幕。在突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高峰论坛上,来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的嘉宾济济一堂,感受能源革命的山西实践、中国成就,分享不同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探讨能源革命的新路径新方向,向世界发出“智慧能源、绿色共赢”的有力号召。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山西可以做好低碳经济大文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成就全球受益
“全球新能源加速发展,中国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昨天上午举行的高峰论坛上,国际能源署副署长玛丽·瓦尔利克在演讲时表示,国际能源署密切追踪世界各国和各行业的能源发展情况。从全球来看,2022年,清洁能源投资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对太阳能能源的投资将首次超过对石油的投资。2022年,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增量的45%、风能装机容量增量的50%。全球电动汽车的总销量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
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
“中国始终致力于塑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格局,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说,2022年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年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得到证明。上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了重要文件——《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这一成果离不开中国作出的贡献。
山西实践大有可为
“山西具有富煤的资源禀赋,可以做好低碳经济这篇大文章。”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山西风光无限,自然资源领域也有很大潜力,可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可更好发展储能、绿色氢能、智能电网等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山西贡献。
“去年山西产煤超13亿吨,支撑了全国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说,煤炭是全球的重要能源和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长期占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的一半以上。我国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形成世界上最齐全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
山西加快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建设、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截至6月底,已建成46座智能化煤矿、116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同时,开展煤矿绿色开采试点示范,建成一批试点示范煤矿,围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路线进行了探索实践。
康红普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承担着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煤炭前景广阔。这为山西等煤炭大省提供了发展信心。
低碳未来携手共创
“太原距离冰岛直线距离8000公里,但在相互联系的世界上,地理距离不再是问题。”冰岛环境、能源与气候部长索尔达松说,我们共享同一片蓝天,无论生活在地球的哪个地方,必须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共同威胁。冰岛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大的贡献是对世界各地地热能发展的支持。中国和冰岛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很长的合作历史。目前,很多最新技术已经落地中国,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也在中国建立基地。“中冰合作最精彩的篇章还有待书写。”本届论坛以“冰岛故事——迈向零碳社会的解决方案”为主题举办冰岛主宾国论坛,冰岛和山西企业交流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等情况,并将开展后续合作。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说,集团坚持将山西作为战略高地和发展要地,目前在晋在役发电装机容量达1005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量的8.1%;煤电720万千瓦,占全省煤电装机量的9.1%;供热面积1.1亿平方米,约占全省集中供热面积的10%。大唐集团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其所属阳城电厂是山西最大发电企业,正在全力推进“风光火热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外送基地建设,打造“绿电下江南”新名片。
“用绿色甲醇破解世界能源和双碳难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甲醇的制备与使用,非常符合中国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客观现实,符合中国国情,也是中国现代化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吉利在山西已建有甲醇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吉利在甲醇汽车及绿色甲醇研究生产方面的优势,为交通运输业降低成本继续努力探索,为助力山西能源革命排头兵建设贡献力量。
“在日趋严峻紧迫的气候危机面前,世界各国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同舟共济、各尽所能。”解振华说道。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