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柴达木:从单一由“聚宝盆”取宝到循环发展
时间:2010-12-3  来源:新华社  
“十一五”期间,拥有“聚宝盆”柴达木的青海省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资源型特色工业体系,在柴达木盆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内循环生产、产业间循环组合和资源间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资源综合利用路径。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入和探索,柴达木资源开发由过去的单一挖资源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提升。
  企业内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再利用”
  2010年10月,由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上正式投料试车。
  “这一项目的建成首次实现了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有效结合。标志着盐湖资源开发由单一的钾盐生产向钾碱结合和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转换。”青海盐湖集团副总裁谢康民说。
  谢康民介绍:这一项目是国务院确定的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的延续,综合利用工程共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以氯化钾和氯化钠综合利用为主,建设完善的基础盐湖化工体系,三期以金属镁一体化的开发为核心,建设一个集有色金属、煤焦化、氯碱化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年产6万吨氢氧化钾、7.2万吨碳酸钾、10万吨PVC、10万吨甲醇和33万吨尿素,以及燃煤供热中心以及配套的工程设施;计划于明年投产试车的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新增12万吨PVC、10万吨烧碱、30万吨合成氨和16万吨农用硝酸钾等产能,从而在柴达木盆地形成一个产品完备的基础盐湖化工体系。
  位于柴达木盆地、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其各类资源总量达601亿吨。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青海盐湖集团的前身——青海钾肥厂就已在这里开发钾肥资源,但是受技术条件和开发理念的限制,直到本世纪初,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开发始终没能摆脱单一提取钾肥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大量的钠、镁、锂等伴生资源都被当作“废料”排放。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重点工程并于2003年10月基本建成,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百万吨钾肥生产能力的国家。与此同时,大量伴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现象也更加严重,据介绍,每提取1吨钾肥就要产生大约3.5吨氯化钠、15吨氯化镁和众多其他伴生资源。
  如何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成为迫在眉睫的最现实问题。
  资源开发由单一链条向产业集群发展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此为契机,进入“十一五”后,青海盐湖集团先后启动综合利用一、二、三期项目,拉开了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向循环型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序幕。
  谢康民告诉记者,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最大的特点是高镁锂比伴生资源丰富,这是这一地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瓶颈”,从科学角度而言,盐湖资源的开发应当遵循钠、钾、硼、镁、锂的开发顺序,而目前青海盐湖集团实施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就是以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度的方式来实现钾肥生产过程中伴生资源钠、镁、锂、硼资源的再利用。
  记者在柴达木采访时了解到,不只在察尔汗盐湖,也不仅仅是盐湖集团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迈出了探索资源型循环经济之路的步伐,在整个柴达木盆地,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的方式正在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在距离格尔木市300公里的西台吉乃尔盐湖,由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公司投资近30亿元实施的万吨级碳酸锂项目也已经建成投产,形成了硫酸钾镁肥—硼酸—氧化镁—碳酸锂系列产业链条……
  以资源互补和产业间融合推进“资源化”
  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链条延伸[FS:PAGE],柴达木以项目建设为主的资源开发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纵向衔接上得到了加强,同时,产业间的横向融合和资源间的循环利用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锡铁山镇,年采选矿石能力超过150万吨的西部矿业锡铁山铅锌矿是国内最大的铅锌原料生产基地之一,这个企业除生产铅精矿、锌精矿外,每年还会产生10多万吨尾矿硫精矿,20多年来,大量的硫精矿尾矿堆积如山,污染环境。
  为了处理尾矿污染和浪费的问题,当地政府于2007年引进了产业关联度极高的青海创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选矿尾渣制硫酸、磷酸一铵项目,不仅全部消化掉铅锌矿当年产生的尾矿,而且消化了一部分以前堆积的尾矿,同时还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工业产值。与此同时,一个由采选矿、硫酸化工、化肥和水泥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网也应运而生。
  在青海创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厂区,记者看到了一幅产业链流程规划图:利用尾矿硫精矿年生产硫酸15万吨,再以硫酸为原料生产15万吨磷铵,同时,还可以提取3.2吨的生铁……
  在这一完全闭合流程中,甚至连蒸汽和提取生铁产生的尾渣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用蒸汽余热建设一个小型发电厂,尾渣则提供给海西化建有限公司用来生产水泥。
  青海创新公司有关负责人张铭告诉记者,在这个循环经济产业网中,通过尾矿资源与当地煤炭、盐湖等优势资源的互补,不仅使尾矿实现了“资源化”,而且关联度极高的循环产业网络达到了互补长短,互惠互利的效果:选矿尾矿成为了下游企业的主要原料,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发电反过来供给上游企业,同时,产生的废渣又成为下游企业生产水泥的原料。
  与青海创新公司利用西部矿业锡铁山铅锌矿尾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相类似,位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市的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纯碱蒸氨废液生产氯化钙系列产品的模式也是一个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项目。
  德令哈地区近年来着力于打造“中国碱都”,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纯碱项目规模已经超过300万吨,随之而来的纯碱废液的排放成为一大难题——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每生产一吨纯碱就要产生10立方米富含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废液,如果任其无序排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政府部门通过相关优惠措施引进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后破解了这一难题,这个公司利用纯碱生产企业排放的蒸氨废液生产氯化钙和氯化钠系列产品,不仅使纯碱废液实现了“资源化”,而且创造了新的工业增加值。
  “截至目前,金锋实业已建成9万吨无水球状氯化钙项目,年处理废液近200万立方米,今年1-9月就已经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邓良明说,下一步,公司还将进一步实施二期和三期项目,分别建设6万吨高值化无水球状氯化钙项目和6万吨的结晶体、食用、医药级无水氯化钙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今日的柴达木盆地,像青海创新和青海金锋实业这样的发展模式已不鲜见,通过加快产业融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综合利用型转变。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起步以来,已经累计引进循环经济项目180余个,投资额近1000亿元,通过这些项目“补链”和延长产业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