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解读杭州“低碳”样本
时间:2010-12-3  来源:第一财经网  
就在当下,遥远的坎昆,又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正拉开帷幕。而与去年此刻相比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的低碳建设已经路径渐明。
  哥本哈根会议的无果而终并没有影响中国各个城市在低碳建设之路上的大踏步前进。就在当下,遥远的坎昆,又一次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谈判正拉开帷幕。而与去年此刻相比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的低碳建设已经路径渐明。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今年公布的五省八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地区,已经明确了城市和地区层面上的低碳探索行动要实质性地展开。根据《通知》中的说明,这些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
  这个时机之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造访了名列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内的杭州,以见证中国城市当前的低碳经营和城市经验。
  减排目标比全国高5~10个百分点
  说到建设低碳城市,话题总是要从一个关键处展开,即究竟何为低碳城市?就此问题,杭州给出的一张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图很好地作出了诠释。
  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纸《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杭州对低碳城市的理解是:探索一条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社会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主要的量化目标则是,到202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左右。这一指标比全国高5~10个百分点。
  而根据“六位一体”的总规划,各个方面之下还分别设立了具体目标,比如低碳经济方面,《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就提出,产业结构也将“低碳化”。
  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打造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全面推广。
  而低碳建筑方面的要求是全面完成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要满足绿色建筑标准。低碳环境方面则要达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的目标等等。
  和一些空谈“低碳”口号的城市不同,减排50%的具体量化目标,加上各个领域的细化目标,看上去杭州已经设立了一个明晰和可操作的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图。而据杭州市发改委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杭州市也已经开始采用一些碳测量工具进行碳盘查,以落实目标的核查。
  民营经济撬动低碳产业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曾经表示,杭州市是一座没有矿产资源、环境承载度非常有限的旅游型城市,理应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而杭州发展低碳的主要核心,正是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另一方面也积极将低碳技术和产品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
  杭州市副市长沈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发展低碳经济,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后,杭州工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也将更明确地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
  这种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力,部分就来自于先行先试的低碳经济开发区,比如位于杭州北郊的省级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
  早在2003年就明确了将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作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的钱江经济开发区,近年开始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等低碳经济,聚集低碳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代表低碳经济未来走向的重要抓手之一。
  而除了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财政出资,搭建例如低碳经济开发区之类的平台以外,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的撬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正是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主要运作[FS:PAGE]模式。
  据了解,杭州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完成后,还将成立“低碳城市(或经济)专项基金”,基金规模将会超过“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6000万元,只要有好的项目,这些产业基金就会予以支持。
  实际上,低碳经济商机早就已经成为浙江民间资本关注的新热点。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就曾表示:“浙江民间资本充裕且活跃,对低碳项目非常感兴趣。”浙商创投还设立了首个以低碳经济产业为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
  不仅在浙江,民营资本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力量也已经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一种趋势。中国民企绿色低碳联盟秘书长孙保罗就曾透露,包括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16家民营企业正在筹划发起一只低碳基金,专门投向一些有潜力的节能环保公司和项目。
  “低碳环保节能新能源领域空间巨大而且是拥有未来的可持续产业,在这个领域一个10亿元的基金,预计能够撬动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机会。”孙保罗表示。
  而这种民营资本的撬动,正是城市产业发展所期待的。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