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建筑行业 |
|
12月28日,成都市建筑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颁奖大会上,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选为成都市2021年度建筑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
“评选‘十强’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成都市住建局负责人说。作为建筑行业的骨干力量,去年,“十强”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达2800亿元,占成都建筑业总产值超过40%,并带动了建材、劳务、设备租赁等系列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省正加快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成都建筑“十强”企业如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
练好“内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如何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练好“内功”,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多家企业不约而同的声音。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重点方向之一。此前,我省印发的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便明确要大力实施绿色建造、数字建造和装配式建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深耕绿色建筑领域逾十载的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造集成服务商”为战略定位,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和应用,致力打造“绿色建工”。
“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实体的支撑。”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鸣琴介绍说,集团已在青白江、简阳、双流、龙泉驿、雅安、泸州等地布局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打造了贯穿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材生产、装配化施工、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等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条。
“紧紧抓住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有利契机,我们正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战略性新兴技术研究攻关和转化运用,以持续领先的技术本领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挺说,“我们坚持内培外引,汇智聚才,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完善人才发展通道,搭建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另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公开引进项目投资、智能建造、新基建等领域高端紧缺人才,改善人才结构,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突出、创新引领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走出“舒适区”拓宽边界放开眼界
前不久,成都建工集团八公司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人防工程)甲级设计资质,成功晋升为“一特双甲”。对于该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发展新起点,便于进一步延伸对外拓展的触角。
“取得‘一特双甲’资质后,我们具备了更好地向工程总承包转型和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条件。”成都建工集团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向工程总承包方向转型的基础上,向公路、轨道交通、机场场道等多元市场拓展。
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还有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施工设计科研一体化”“投融建运一体化”“建材生产智能制造一体化”。“为实现建筑全产业链管理精细化,我们正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采购、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运维。”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林说,“比如我们搭建运行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1600个工地全覆盖、全天候监督和巡视。”
走出“舒适区”,将目光投向省外海外市场,也是多家企业提到的关键点。不少企业早有布局,多位受访者表示,接下来有计划在重点城市设立办事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