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碳中和助低碳会议真正实现零碳排放
时间:2010-10-28  来源:中国低碳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各国刮起了"减碳"之风。"碳中和"一词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碳中和"也叫"碳补偿",顾名思义就是中和碳排放。这个概念也日益成为很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打造环保"低碳"企业形象的新方式。除了涌现出的"碳中和杂志"、"碳中和酒店"、""碳中和银行"、等,现在也流行起了"低碳会议",通过"碳中和"的手段来抵消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实现零碳排放。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低碳时代(国际)论坛暨低碳时代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为时一天,邀请到全国政协和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等机构的嘉宾国内外官员、顶级专家学者等300多人,围绕议题展开智慧对话,共同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言献策,体现了大家对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会议不仅从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采取购买碳减排指标的方式,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成为一次"碳中和"的会议。论坛整个流程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如电子签名板,通过网络进行新闻信息发布。另外,对产生了碳排放的部分进行了中和,这个过程是由贵州恒远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帮助实现的。这是一家拥有碳减排指标的专门机构,赠送了213吨二氧化碳的碳排放指标,抵消了活动本身不得不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了"碳中和"。
  中和碳排放首先要按照联合国温室气体协议公布的方法进行测算,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会细化到:论坛启动了多少工作人员,他们在筹备论坛时花费了多少电量、多少纸张、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分别乘坐的距离和次数、其间居住的酒店、论坛最终参与人数,其间分别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人数和距离等等。
  碳中和的第二步,就是把这212.8吨二氧化碳抵消。恒远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碳中和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核电、火电等,最终他们选择用水电的办法进行碳中和。因为用火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水电无论本身还是在发电的过程中都无污染,是很理想的清洁能源。此次会议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经过核计后,最终将通过碳排放交易完成碳中和。
  南方报业董事长杨兴锋坦言:"像这么大的会议,参会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这个数目核算下来是很可观的。因为看到国外有先例,通过植树、办水电站等形式来中和论坛的碳排放,所以想到碳中和。"
  从台湾飞来北京参加论坛的台北大学教授李坚明在发言中特别提及,他本来为坐这么远的飞机来到北京开会而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后来知道论坛可以实现零排放后,心里非常欣慰。
  目前,"碳中和"在推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比如企业要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资金来购买碳指标,此时,企业对碳中和的支持更多来自于社会责任,只有意识到减碳的重要性才能致力于减碳事业。此次论坛通过"碳中和"实现零碳排放,真正做到了低碳理念低碳传播,这种会议模式很值得推广学习。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