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建筑行业 |
|
近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题为《促进消费投资增长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的文章(以下简称“文章”)提及,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住房领域相关鼓励政策也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高效发展。日前,东莞住建局发布的《关于明确我市绿色建筑商品住宅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建节能〔2022〕3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商品住宅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一星级以上等级要求的,可向其申请绿色建筑商品住宅认定,认定通过后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物业及资产管理部高级助理董事吕艳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的正式执行(4月1日起),建筑行业面临节能减碳的重大挑战,将进一步强化建筑低碳化、绿色化这一发展趋势,从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的建筑产业链将发生颠覆性变化,加快绿建技术落地进程,推动绿色建筑向高质量发展。”
政策“护航”
文章提到,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体包括多措并举引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
其中,对于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文章指出,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上述文章认为,尽早确认绿色建筑属性,推广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等产品,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将低能耗建材生产与消费纳入转型金融支持范围。研究构建高效、可信的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提供必要数据基础。
此外,针对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文章详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强化绿色金融基础性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可靠高效的碳定价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而言,创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推动发行碳中和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综合利用信贷、债券多样化金融工具,支持绿色低碳经济活动;扩大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引导绿色投资者关注和支持绿色低碳经济活动等。
事实上,近两年来,绿色债券相关政策及指导文件密集出台,市场环境日趋完善。
2021年2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出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
与此同时,多领域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扩容得到支持。2021年7月1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正式实施,该目录首次统一了绿色债券相关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删除了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同时增加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
吕艳媚表示,当前,绿色建筑赛道中,有关“能源转型、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细分领域为主流趋势。“原因在于,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另外,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传统火电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拉闸限电,更加突显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紧迫性。”
另一方面,地方完善绿色金融制度,鼓励绿色债券投资。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绿色债券发行人的资金管理、信息披露,中介机构的承揽、承销等多方面行为进行规范。
记者注意到,金融政策支持之外,推动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也体现在住房领域。
5月24日,东莞住建局发布《通知》,公布绿色建筑的认定流程及规范。其中,未完成竣工验收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一星级以上等级要求进行设计的,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申办商品房预售许可向其申请开展绿色建筑项目预评价认定。已完成竣工验收并且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的,可以直接认定为绿色建筑。
此前,东莞住建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及,购买政府认定的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依规上浮20%的额度。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