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行动举措 |
|
这是一场主动“思变”的绿色革命。
内江是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碳汇水平偏低等问题较突出。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032万吨标煤。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8.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57吨/万元,其中工业、建筑业合计约占90%。
如何化解这一沉重的高耗能包袱,是摆在发展面前的难题。
内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聚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并通过做好“加减法”,做强发展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做好“加法”,聚力培育三大产业集群
培育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千亿产业集群。利用内江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高标准建设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推动页岩气“生产-存储-应用-深度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页岩气综合利用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培育钒钛千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质钒钛钢铁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钒钛钢铁材料、精细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池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推动钒钛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努力形成全国领先的绿色全钒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钒钛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培育氢能产业集群。抢抓成渝“氢走廊”战略机遇,坚持“蓝氢为主、灰氢为辅”的发展思路,推动氢能源“制造-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发展,形成高效稳定的低成本氢源供给体系,丰富扩大氢能应用场景,建设成渝氢走廊内江“氢港”。
做好“减法”,推动绿色转型降耗减碳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钢铁、水泥、机械、电力、煤炭、陶瓷等主要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
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多元替代,加快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进程,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大力倡导利用工业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
抓好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重点加速工业固废资源化协同利用,重点抓好“钒钢氢”资源利用循环化,打造钒钢氢循环减碳示范基地;推行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和碳中和先行区试点,建设一批温室气体近零排放和零排放样板区。
做好“环境”,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加快产业发展数字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和覆盖性。积极争取国家、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
强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推动页岩气、钒钛、氢能等领域“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和绿色信托。(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