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
|
“我国碳达峰必须依靠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而不是靠对生产力的重创。”在12月17日举办的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作黄河流域各省区协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策略报告时,作出如上阐述。
根据长期的低碳发展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周勇认为2029年是全国碳达峰的最合理年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要条件。根据国际经验,重点省份和重点行业的碳达峰时间,决定全国的碳达峰时间。因此,重点省份和重点行业也应该在2029年前实现并非受过多人为压制政策下的自然碳达峰,或依靠“碳达峰风暴”在2029年碳达峰。这样做能够事先确保2029年碳达峰,也没有增加碳中和的难度。而延续过去抑制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会造成过早碳达峰甚至能源达峰,其副作用更甚于只是宣布过早碳达峰。这会压制过去投资形成的一些生产能力作用的发挥,是过去投资的一种搁浅,也是一种浪费,并不利于企业积累资金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也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