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卖碳翁”的卖碳经:包钢集团碳交易赚了钱
时间:201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包钢的两个碳交易项目正如期进行:三套干熄焦CDM项目已进入交易阶段,第一个计入期(2007—2012年)预计可获利5000万人民币;包钢热电厂燃气轮机CDM项目已核查三次,共获利逾亿元人民币。
  这两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碳交易赚了不少钱。“就像天上掉馅儿饼!”包钢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张宏文说,“即使我们不加入碳交易,环保项目按照国家要求也是必须要上的。”
  碳交易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新制度。在碳交易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量原始配额,实际排放量少于配额时,可以选择在碳市场中出售剩余的配额;而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的企业,则需到碳市场上购买配额,否则将受到处罚。
  2006年6月,包钢规划发展部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将燃气轮机项目申请为CDM项目。至此,包钢正式涉足碳交易。2008年3月,联合国在官方网站上正式批准包钢燃气轮机成为CDM项目。“我们先与英国CAMCO公司签订了燃气轮机项目的咨询协议,然后由该公司起草燃气轮机项目设计文件,并由德意志银行和该公司共同购买包钢燃气轮机项目成为CDM项目后所产生的碳指标。”在张宏文看来,最麻烦的是向联合国申报的程序,“要上报一系列资料,走很多程序,而且能不能审批下来还是未知数。我们通过买方英国CAMCO的积极运作,才顺利地拿到了这个项目。”
  截至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碳交易项目有3000余家企业,但在联合国注册的仅有400家左右。包钢生产部环保科科长杜有录是包钢另一个CDM项目——三套干熄焦CDM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他看来,环保技术不是十分成熟稳定、风险较大的CDM项目才好交易。也就是说,碳交易在额外获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
  那么,企业在碳交易中的获利究竟能有哪些?最直接的是现金收益:三套干熄焦CDM项目已经检查完毕,进入了交易阶段,在第一个计入期(2007—2012)预计可获利5000万元人民币;包钢热电厂燃气轮机CDM项目已核查三次,共获利逾亿元人民币。
  此外,还可以获得直接与先进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欧洲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很苛刻,但是苛刻得有道理。”“卖碳”过程中一个关于电表的小故事,让杜有录至今记忆犹新:“根据我国的要求,电表是二至三年校准一次,早晚差个几天也没关系,而丹麦公司要求的是一年一校,晚一天都不行。另外咱们以前的电表计量是读数累加,一个小时累计一次。而丹麦公司则要求电表必须能看到累积量,这样就从人工读表变成了机器报数,虽然增加了投入,但避免了误差,省去了人工成本。”
  包钢的这两个碳交易项目都将在2012年完成第一个计量。虽然从碳交易中赚了钱,也赚了管理经验,但是日后包钢的碳交易将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杜有录说,他个人还是希望交易继续进行下去,但他和张宏文也都表示出同样的担忧:中国签署了哥本哈根的协议,这表示中国要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一旦中国的企业都把碳指标交易出去,万一日后发展需要增加碳排放量,就可能得花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碳排放指标。
  杜有录和张宏文建议,考虑到我国企业目前获取国际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还不十分通畅,国家最好能针对碳交易出台一些政策性指导性的文件,让企业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公平的交易。张宏文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对国际市场上的碳价格并不是很明晰,对国际市场也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国家在宏观方面对企业加以引导,帮助企业适应市场,了解市场,开发具有延伸性的产品。”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