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建筑行业 |
|
这是近日出现在相城区某施工工地现场的一幕:现浇钢筋混凝土被一块块加工好的墙板、楼面板等代替,现场只需要进行装配作业,就能把房子盖好。与采用现场浇筑方式的工地有所不同,该工地不仅建设速度快,还干净整洁、基本没有噪声。该工地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建筑碳排放量每平方米能减少3.737公斤。小中见大,建筑行业对碳减排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苏州工业碳减排已逐步趋向于瓶颈阶段的大背景下,将绿色建筑作为“十四五”时期碳减排的重点监管行业,是经过多年实践以及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早在2012年,苏州就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碳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8年、2019年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4.92%和4.96%,超额完成4.73%的年度下降目标,“十三五”时期碳排放强度整体下降超过22%。不过,对照国家提出的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苏州还面临着很大的差距,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社会、各行业进一步努力。
一是咬住目标,细化任务。苏州市政府早在2014年就制定并发布了《苏州市绿色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联合规划、质监、生态环境、市容市政等部门,对全市绿色建筑工作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核实施工工地是否真的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对未达到要求的市、区进行专项督察,确保达标。
二是重扶持、强监管。各级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施工工地采用绿色建筑方式建设。如对绿色建筑工地的施工方在市场准入、施工许可、监督抽查、资金扶持、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鼓励工地更多地选择绿色建筑。同时住建、质监、生态环境等其他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加强施工工地碳减排政策的宣贯,提升对传统浇筑式工地的监管力度,一旦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必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三是积极应对新形势,提高绿色建筑标准。面对新的碳减排要求,我市要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工地设计标准。如划定高建筑标准区域,在该区域内,不论是新建民用建筑,还是其他建筑均按最高标准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同时建设一批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符合苏州本地实情的施工建设标准、规范等文件,定期组织其他工地参观学习,鼓励其他施工企业参照示范项目进行建设。(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