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低碳·教育·新知
时间:2010-9-1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新闻回放
  第三届两岸四地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办,以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150多位相关学者、地方环保部门代表参加了论坛。他们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非正规环境教育3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以及大陆的环境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企业界代表,以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和工作视点,窥见两岸四地近年来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走向和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项目负责人田青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什么?
  田青教授最近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十年(2010-2020)规划纲要》的出台。就在论坛发言的前一天晚上,她看到了这个《纲要》的全文,并把感受与观点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田青教授说,在这份《纲要》的战略主题里,教育部指出,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以往教育部教育政策文件在类似位置用的字眼是环境教育。她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战略词汇,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联系紧密。国际上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其本质是关注公平、公正和社会正义,还要求把这种对公平、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关注扩展到对人类的后世群体,扩展到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但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符合可持续性的新伦理,还强调将这样的新伦理扩展到人和自然界的生物乃至人与自然界之间。
  “所以说,教育部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已经产生了一次飞跃。但这并不是说,环境教育就要消失了,反而,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已经有清晰边界和内涵的环境教育这个学科,以后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发挥作用的空间会更大。比如说,我们可以大规模地开展跟环境正义有关的教育,这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也是教育部在《纲要》里所鼓励和强调的必然结果。”田青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待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异同?田青主张,这两个词语之间的争论没有必要,可以朝各自词汇所表达的侧重点的方向努力去做,用不同词汇的人,都是在推动环境教育的发展。中国古代有句话“道并行而不悖”用在此最合适不过。因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本质上所推动的是一回事,目标是一致的。
  田青设问,教育教什么?联合国提出全球环境教育的核心是对可持续性的价值观重建。环境教育与所有别的学科的差异是明显的,别的学科教育上要教给公民的是知识、技能、价值观这3项内容,而环境教育有5项要达成的目标,即意识或觉知、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田青认为,对环境教育而言,教育是一种手段,通过教育改变人,进而改变行为,产生新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使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有一个维度,要考虑到未来永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考虑,必须重新塑造现代教育的内容、形式、体制等,环境教育就是塑造新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
  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教育室副主任曾红鹰
  宣传教育如何改变公众行为?
  曾红鹰在论坛上介绍了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进行的“家庭碳排放调查与公众教育分析课题”。课题对南京市的老社区、企业社区和村改居社区3种各具代表性的社区、共1200户人家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家庭废弃物。在调查中,他们每月进行一次小样本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体样本跟踪,并且在社区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活动。一年之后,他们得出了两个结论——家庭能耗占碳排放的64%,个人行为对降低能耗价值大;宣导对公众行为具有影响力,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居民家庭的碳排放会有所降低。
  这个结论让身为指导全国环境教育工作的曾红鹰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数据用于环境教育,[FS:PAGE]让数据来指导宣教实现改善公众低碳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目前环境教育知识传播做得多,行为影响少。然而,知识不一定与人的态度和行为一一对应,尤其是在愈演愈烈的消费主义倾向对低碳生活产生巨大冲击的今天,如何把低碳生活由知识和概念转变为公众的行为习惯,甚或是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丰富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开展更多的研究和评估工作,要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开展宣传教育。
  “给公众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就比较容易改变其行为。”曾红鹰说。
  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老社区,新绿色”环保公益行动主任段涛
  企业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大兴社区,古香古色的四合院绿植满园,窗户是断桥铝合金的双层中空玻璃,冬天保温夏天隔热,外设遮阳竹帘,日照强度大大减少。室内的山墙上打开了一个通风透气孔,能提高室内通风效力20%~50%。墙体加装冷热桥,降低了墙体的传热系数。室内的电器也充分考虑节能降耗,LED节能灯、吊顶电扇、蓄热电暖气。室外更是安排了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项目:比如空调冷凝水回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这个四合院就是“老社区,新绿色”环保公益行动的示范项目之一。
  段涛代表企业在论坛发言中说道:企业在自身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之间寻找一条共生的道路,通过努力,积极补偿因生产导致的环境损害,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
  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结合远洋地产的主业,侧重选择了与建筑有关的环保项目,“老社区,新绿色,小投入,大环保,不浪费,可持续”成为他们的口号。近五六年来,在北京500多个社区开展了多项环保活动,资助了近100个社区和学校建立环境改造或环境改善示范项目,受益人群达2000多万。
  段涛说,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并持续下去,就要有意识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另外,还要注重宣传工作,开展专家讲座等,努力使居民了解到环保并非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身边随手就可以做得到的。
  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顺美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做什么?
  作为台湾节能减碳行动计划的起草人之一,王顺美教授介绍了台湾低碳生活教育的情况。
  王顺美教授说,近几年,台湾制定了节能减碳行动计划,总结出了24个方面的减碳行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开设了节能减碳课程,并且都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很多中小学校将减碳作为教育的主题内容,比如有一些学校就布置了鼓励学生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这样一份暑假作业。高等院校则更多地着眼于环境核心素养、概念、架构等基础研究。另外,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台湾在今年通过了环境教育法。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台湾地区主要开展的是绿色学校和永续校园计划。绿色学校是一个网络平台,这里提供绿色校园的概念、行动方案等,参与项目的学校可以在此分享和交流。永续校园计划主要是按照永续的思路对校园的空间、建筑等进行调整,同时要求学校课程要有所呼应。目前,台湾每年资助百所学校进行局部改造,每年投入约两亿元新台币。
  在王顺美教授看来,台湾并没有刻意区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差异。台湾的环境教育始于1960年,从防治污染的教育开始,经过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阶段,是现在的重点。
  谈到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哪些新的变化,王顺美教授认为,过去无论是教孩子们种菜还是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等,虽然做了很多,但都是点状的努力,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其实,环境教育就要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建立系统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习惯加以判断,把节能减碳的行动体[FS:PAGE]现在生活中。环境教育是一种工具,要告诉人们怎么做,更要教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应该是不同于过去的变化。
  澳门
  澳门绿色环境保护协会主席伦永燊
  社会力量怎样参与环境教育?

  “澳门的环境教育是两三年前才开始起步的,但是由于地方小,推行起来容易到位。可以说,特区的环境教育是政府主导、环保团体配合支持、企业以及公众呼应,他们在一个链条上互相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伦永燊介绍说。
  澳门特区政府对环境宣传教育非常支持,环保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都参与其中。比如,澳门有近130家大中小学校,其中1/3的学校成为了绿色学校。对于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特区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政府对低碳生活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像政府对混合动力车实行减税政策,优惠幅度达几万元。公众一算账,比汽油车更便宜,买的人就多了。对企业,政府也是大力支持低排放的做法,比如企业厂房使用太阳能等环保节能设备,税收就有优惠。
  伦永燊认为,环境教育要从学校开始,同时要有一定的投入。作为绿色环保协会的主席,他主导推动了一系列环境教育的实际工作。比如,成立了澳门农庄,几年来坚持鼓励父母带孩子参与环保耕种。过去,这项活动只由学校老师带学生做,而现在,大家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很重要,因为在亲子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既影响父母又教育孩子,达到双倍效能。他们还定期举办讲座,并且通过参观学习,引进了一些好的项目。例如,从日本参观学习后,他们便在一些中小学校里推广废水二次利用项目,即收集学生洗手的废水,用来冲厕所。“这个项目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推广,而且节水效果显著,学生们能直接体会到环保理念在生活中的应用。目前,这个项目一年能推广10多所学校。”伦永燊说。
  这些年,澳门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伦永燊认为,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公共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二是人的环保素养提升了;三是企业响应环保号召比较积极。除了税收的优惠外,企业切实体会到了环保的好处,比如一些大型酒店,改造空调设备,使用温差转换器后,一年就能节省200万元。伦永燊说,开展环境教育就要算账,让大家都知道,环保用得好、用得对,是一定能省钱的。
  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高级课程顾问、香港绿色力量理事马庆堂
  政府与民间如何推动环境教育?
  马庆堂先生介绍说,香港的环境教育已经开展了20多年。香港特区教育局有专门的环保文件,引领环境教育的方向。香港的教育改革也已经推行了10年,而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环境教育。目前,幼儿园、中小学各自有一套环保计划,指导着他们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香港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还更多地用政策来推动和引导环境教育,民间参与的空间也比较大。
  另外,香港的大学还会和中小学校建立合作,联动开展环境教育。马庆堂先生早前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大学的研究力量与中小学幼儿园相结合,推动学校机构和理念的转变,促进环保计划的实施。协作中心每年资助一二十所中小学,由大学教授直接指导帮助对环保有兴趣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选定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价值。通过亲自参与科学研究,学生们对低碳就会产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了。(作者:江滨)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助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三部门“
系统发力推动低碳转型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