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电力行业 |
|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碳排放也早已成为全球各国的重中之重!
7月16日,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碳交易”作为助力“低成本碳减排”有效工具之一,得到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碳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
所谓碳交易,就是政府采取配额制度,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行业企业纳入碳排放配置管理。在一定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这些碳排放权。该二级市场也就是“碳交易市场”。
自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后,我国就将“碳定价机制(即给碳排放的成本定价)”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现阶段碳定价机制主要有“开征碳税”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两种,“开征碳税”适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适用于管控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或行业。
7月16日启动的碳交易市场是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的交易平台,采用“双城”模式,即:交易中心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结算系统设在湖北武汉。
有专家分析称,若按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碳价预计稳定上升至71元/吨测算。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启后,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若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
作为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行业,电力行业碳减排必然首当其冲。目前,我国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参与首批开户的电力企业共计2225家,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暂时无法参与其中。
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助于加速电力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拓宽碳减排渠道,助其以更低价完成减排目标,而减排工作领先的电力企业也有望从碳市场获取利润。双重影响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将越来越快。
将来,将会有更多的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有助于高碳产业形成低碳转型路径。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