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低碳城市该如何建设,目前还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一潮流已经到来。
在英国、丹麦、日本等纷纷展开低碳城市的计划之后,8月18日,中国也正式启动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共计有5省8市参与。
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该政策是探索中国特色低碳绿色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低碳试点省和试点城市要努力建成我国低碳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这三个定位揭示了低碳省区的“探路”意义。尽管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资金等支持政策,但地方政府非常踊跃。
“探路”意味浓厚
此次成为试点的省市包括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
在谈到选择标准时,解振华表示,“这些试点并不一定是在低碳经济方面做得最好的。”他介绍,在筛选中,国家发改委既考虑了这些地区已有的低碳工作基础,也考虑了地域代表性和不同城市的类型。
例如,5个试点省中,东部、东北、中部、西北、西南各个区域都有一个,在8个市中既有直辖市又有计划单位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包括除了县级之外的所有城市类型。
积极的地方政府
在承担责任同时,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试点省市希望国家能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建议,国家应建设一些示范项目,在土地、项目核准、资金上有政策跟进,这样才有利于把试点工作做实。
陕西相关人士也建议,最好能提供低碳标准与计算方法,并希望中央能够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低碳技术的研发、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事实上,西部地区环境情况复杂,经济欠发达,受制于过去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因此不少地方都希望通过参与低碳经济的建设摆脱旧有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不过,他们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远大于东部。在排放水平上,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此次列入试点的东部省份城市单位GDP能耗大多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也较高,如广东省已经达到了34%,而西部不仅单位GDP能耗较高,且对于一些能源大省来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仍很低,如陕西省仍低于10%,低碳之路并不容易。
不同的发展思路
成为低碳城市之后,这些省区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贵阳市主要通过“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构筑“低碳城市”。作为西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贵阳市将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同时,利用贵阳的气候优势,还将在建筑中根据条件采用地热能、水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
重庆市正处于从一个老工业城市向亚洲最大的IT产业基地转型的时期,以低碳为标准进行产业的垂直配套切合重庆的实际。
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提出了5个方面的举措:产业机构调整、促进产业聚集区形成、加强投资项目能源评估、实施工业节能等。
辽宁则把提高能效的目标责任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内容,同时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提出要大力提高核电风电比例。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介绍,广东抓紧建立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评价体系、指标。(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