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领导关注 |
|
“低碳生活”这个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也有些时日了,但效果如何还真不敢恭维。大凡在机关、部门工作的人,几乎都有类似的体验:政府那些大大小小的会议厅、办公室里,夏天空调往往开得比冬天还冷,而冬天暖气却比夏天还热;室内即使采光很好,电灯也不闲着,到了晚上,幢幢办公大楼仍灯火通明,一片辉煌;虽然协同办公电子系统已很完善了,但纸质文件并没减少,有的反而越来越多,领导们的“重要”讲话,不但长而且多,一叠连着一叠;办公大楼里的用水,很少有人想过要节省;至于公务招待中奢侈浪费现象至今仍无改观……总之,低碳生活,并没有成为一种习惯与态度,还仅仅是个口号。
何以如此?其实也没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关键就在于政府没有从自身做起,没有刚性的制度规范。尽管我们的许多领导对下属、对老百姓推行低碳生活的重大意义讲得非常到位,要求也一套一套非常明确,但这都只是对别人的。我们的一些领导是只抓大事不在小事上浪费时间与精力的,至于政府部门也只算大账不计小账,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节纸这类“鸡毛蒜皮”的事都去斤斤计较,那不显得太小家子气了?中国自古就有“以吏为师”的文化传统,也即“上行下效”的习惯。老一辈领导人是非常重视良好的示范作用的。据《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中记述:1949年6月份,中南海的花匠师傅给菊香书屋摆了很多美丽的鲜花,但毛泽东却让人搬走。其理由是:“过去,这里是公共场所,由他们随意摆布,我不干涉。可是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这么多花了。你们晓得,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代表来。如果我这里摆了很多漂亮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就不好了!”摆花,对一位开国领袖来说是太细微的事了,但他却注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同理,政府及其领导若在推行“低碳生活”方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下属及老百姓也会努力去养成良好的习惯,“低碳生活”就能逐渐地成为国人的生活态度。
我们都知道邻国日本在推行“低碳生活”上是很有成效的,为什么?新近读到一篇相关文章,从中找到了答案:文章的作者在日本议会大厦参加一个会议,时值仲夏天气闷热,而会议大厅却不开空调,也不提供用于记录的笔和纸张,更没有瓶装水、水果盘。问日本翻译,翻译说:日本有规定,开空调或风扇室内温度要超过30摄氏度,而且在六七月份才行。如果非要开,则必须打报告申请,陈述理由并层层审批,等到你获准时,黄花菜早凉了——这实际上就是不让你用空调。会议桌上也不为与会者提供用于记录的笔和纸张,更没有供果盘、瓶装水的惯例。因为这会造成相当大的资源浪费,不仅是对日本国民的不负责,也是对当今世界倡导的低碳的敷衍,因此日本政府是不允许的。(2010.8.13.《报刊文摘》)日本政府把低碳与对国民负责和对世界负责联系起来,把它摆在很高的位子上来看待,而不是将低碳生活视为一个美丽的口号。
撇开意识形态因素,单在推行“低碳生活”方面,我们确实应该以邻为师。只有政府在向全社会要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时,也将自己包括在内,并且出台自我约束、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的制度,“低碳生活”才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