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行业分析 |
|
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农业专家赵亚夫,23日走上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的演讲台。他首次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推介了探索实践近20年的“戴庄模式”。兼顾高效和低碳,融合生态与生产,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戴庄低碳农业,惊艳大会全场。 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戴庄模式”,已是在全省推广的重大典型。但从低碳视角分析戴庄的农业发展,此前并不多见。“戴庄的农业就是低碳农业,几年前我去日本时曾小范围交流过,但像今天这样正式向中外嘉宾介绍,还是第一次。”赵亚夫说。 事实上,农业领域的低碳发展大有可为。早在2007年,联合国有关评估报告就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而戴庄规划发展有机农业之初,已有明确的低碳目标。“国内农业发展,一直没有成熟的低碳路径。”赵亚夫解释,之所以现在才推介戴庄低碳农业,是因为相关探索真正取得了成效。 低碳农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节约、环保、高效上,戴庄农业正是如此。多年来,戴庄按自然规律建设生态农田,发展环境友好的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有机栽培、健康饲养、种养结合,并把农田生态保养范围扩大到全境。通过选用需肥量少、病虫害轻的优质品种,发展使用有机肥等,戴庄村的稻田、果茶菜园,已12年大面积不用化肥农药。 赵亚夫介绍,戴庄提倡多栽树、多蓄水、多使用自然雨水,封山育林发展循环农业。目前已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经济林果+草+畜禽”和“稻+草+畜禽”的三大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发展。近年已先后出现猕猴、野生娃娃鱼等珍贵生物。根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研究所调查,戴庄村夏季能找到10纲31目130种动物,这一数字已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相仿。 生态改善生产也随之发展。如今,戴庄村的有机稻米、精品水果、绿色农畜产品,产销两旺、声名远扬。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万元,是10年前的6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有了生动实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发展低碳农业关键是要把严重依赖农药化肥、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为对环境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戴庄的低碳农业实践令人兴奋,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