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社会治理切莫偏离“群众轨道”
时间:2019-10-15  来源:红网  
  有些地方为追求快速“见效”,工作部署“齐步走”,“一刀切”政策屡禁难绝。为此,基层群众叫苦不迭,基层干部也颇有怨言。
  
  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城市、乡村建设整体形象、秩序和水平,对相关面上的工作进行系统规范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一些地方却把上面好的政策经给念歪了,比如,有的为提升街面形象,要求所有商户招牌大小、颜色、字体统一;为环保达标,打造“无猪镇”“无鸡镇”;为推进厕所革命,强制农户采取不太合适的设计方案,等等,如此重形式轻内容的治理手段,势必会让社会治理偏离“群众轨道”,实为不可取。
  
  社会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如不考虑具体实际情况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诉求,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措施和“形式化”手段来强制推动工作落实,就背离了社会治理的初衷本意。毕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才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意,任何形式化的社会治理只能是空耗其力的形式治理、虚假治理,都难以让治理得民心、出实效,我们只有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制定举措、落实政策,社会治理才能打在点上、落在实处。
  
  更进一步讲,一些地方社会治理之所以受到群众质疑,主要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让社会治理偏离了“群众轨道”。有的是急功近利思想作祟,为了让工作能够“立竿见影”,认为精细化的政策落实不如形式化的表面文章来得快;有的是功利心太重,眼睛向上不向下,认为群众的满意不如上级的满意实惠,以花拳绣腿赢得上级认可,凡此种种,都会让社会治理偏离“群众轨道”,终将变味走调,值得警惕。
  
  社会治理要树牢“精准”思维,因地制宜地在政策制定的“差异化”上下足绣花功夫,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自身特点来制定政策、狠抓落实,不断调好政策落实的精准度、靶向性,切实让社会治理造福于民。
  
  要多深入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服务走访,充分听取群众声音,把群众期盼、群众诉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社会治理始终沿着“群众轨道”有力有序开展。多下“问”的功夫,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及时调整社会治理中的方向偏差和形式倾向,扎实改进工作推进中的作风不实、标准不高等问题,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走心。
  
  

( 责任编辑:李婷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绿色烘烤绘就低碳致富新图景
挖掘低碳产业市场潜力 推动新能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