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警示录 |
|
“见到你真高兴,有你这样的朋友在身边,好开心!”“真讨厌,滚一边去,看见你心里就来气。”面对两个普通的白萝卜,成都金牛区金泉小学的学生们,对着一个说赞美的话,而对另一个则用力骂。原来,这是学校师生为期一个月的实验,让孩子们用不同的语言对待两颗萝卜,感受语言对萝卜生长的作用。(4月10日《成都商报》) 学校炮制“萝卜实验”,通过煽情式的鼓动,将师生引入一个信誓旦旦的体验活动中,然而得出一个早就预设的结论:被骂的萝卜比被赞美的萝卜坏得更快一些。而如果结果相反,则表示被赞美的萝卜过于骄傲,不思进取,因此比被骂的萝卜坏得更快。从而让学生完美地接受一次思想教育,这是教师预设的自以为令人陶醉的教育活动,可却经不起科学的推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毒害”学生。 学校通过一次次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思想经受一次次洗礼,从而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是学校的教育责任,但教育活动的设计却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但如果教育活动失却科学性,那就成为无源之水,会误导学生进入一个被编织的谎言之中。真相一旦显露,学生会有被欺骗之感,从而会不再相信教师,不再相信真理。这恰恰是最可怕的后果,也是教师最需要避免的。 与“萝卜实验”如出一辙的实验还有不少。曾有媒体报道,广州某小学学生们热衷进行“米饭实验”:把三碗米饭放在冰箱里,每天上学前捧出来,对着第一碗说“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之类的赞美话,对着第二碗说“你这么恶心,还敢待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之类的恶言恶语,而对第三碗则不理不睬。据闻过了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听了好话的米饭散发出香气;挨骂的米饭变黑发臭;遭到不理不睬的米饭流出了脏水。同样的,这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实验。不但不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可能还从此埋下了一些祸根。 学校组织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从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很重要的事,不过,学校面对的是学生,组织的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性的,更不是反科学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需要一些求证。如果学校教师无法“自证”,可以求助于一些专业人士,可以求助于一些科学家。换言之,应该有“论证”的环节,而不是贸然就让学生体验。有一种“毒药”叫“心灵鸡汤”。还有人形容,微博时代的“心灵鸡汤”就好像一锅将鸡骨头、鸡肉和药渣滓全部扔掉的纯纯粹粹的鸡汤。学校不能做无厘头的事,不能炮制伪科学的“心灵鸡汤”,也不能组织自以为是的教育活动。从炮制的缺乏科学精神的“萝卜实验”来看,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是缺乏严谨性的。保证科学性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石,离开这一点,就是在误导学生,更可能是在“毒害”学生。别只是强调初衷是为了学生,别只是强调出发点是好的。这太苍白无力了。 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方式有很多,但却需要先问一问,有无科学依据。不然的话,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虽然后果是隐性的,但教育却要为此失去光彩。(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