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
时间:2018-1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溯 彭大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这一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关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成效。中新社记者在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期间注意到,“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本届气候大会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0月发布的《1.5°C特别报告》提出,人类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全球才有较大可能实现1.5°C长期气温目标。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在经历了三年的停滞后,2018年再创历史新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再度升级。

  “在当今气候变化影响日趋加剧的时代,所有大规模建设项目都必须以环境维度、可持续角度为前提进行考量,‘一带一路’沿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势在必行。”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兼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豪尔赫·切迪克(Jorge Chediek)在采访中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政府层面,绿色发展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共识。很多国家正身体力行走绿色低碳之路。谢迪克表示,目前一些海湾国家正成为清洁技术的领导者,中亚一些国家正着力提高能源效率。

  创绿研究院主任白韫雯表示,绿色、低碳的“一带一路”不但可以促进沿线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还为2020年提升各国气候雄心带来可能。她建议,“一带一路”投资者必须将国家自主贡献作为基准线,为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外界也有声音认为,中国在沿线的投资为该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挑战”。

  对此,多位与会代表和专家指出,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绿色低碳发展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正努力探索与沿线国家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今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已联合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绘制明确的路线图。此外,中国还通过国内国际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努力探索与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主动探索沿线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能源转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在清洁能源的海外投资规模超过440亿美元。

  “希望中国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在斐济清洁能源领域的建设,尤其在太阳能方面,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在气候大会期间表示,近年来,中国一直帮助斐济进行清洁能源的输送和建设,促使斐济的煤炭消费逐步下降,帮助斐济人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处理气候变化问题。

  谢迪克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年的减排成效和经济转型经验令人叹服,应该将这些经验和技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在沿线国家分享,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完成自己减排贡献。此外,企业、民间、金融机构等民间力量也广泛深入地参与,在对当地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环境与气候变化主任IRFANTARIQ Muhammad向记者表示,中国的资金和发展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记者亦注意到,围绕绿色金融、可再生能源合作、南南合作框架等途径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相关议题,本届气候大会上举办了多场边会,吸引各国人士参与对话讨论。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本届气候大会期间表示。(完)



( 责任编辑:马妍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