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事迹追逐 |
|
“真的全是你们自己弄的?”初到焦健家中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疑问。
焦健夫妇家住天元区“江岸人家”小区,即使是炎炎夏日,焦家也很少开空调——顶楼装修时,他在自然采光和通风上花了心思,好处便是:室内比一般家庭要舒适凉爽得多。屋内的大宗家具多为焦健自己制造,全都是木制的,装饰材料中也绝没有含超标污染物。
焦健称,自己从不迷信所谓“名牌”与“奢华”,“我一直看重低投入高回报,把现有材料最大程度地利用是很重要的。”焦健在大学教环境艺术相关课程,因为职业的原因,对时下流行的“低碳”概念并不陌生,而在很多亲戚朋友眼中,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低碳达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所有照明灯泡都换成了小瓦数的节能灯和LED灯;所有水龙头都是节水型,洗完米的水再用来洗碗筷、清洗抽油烟机……
变废为宝也是爱好艺术的一家人的得意本领:废旧的挂历、易拉罐、电线、碎纸在3口人看来,都是可再利用的宝贝,女儿还在上小学时,曾经利用旧挂历和旧生日卡制作出颇为别致的音乐手机,并获奖。
“这些其实不是刻意而为,对我们来说更多地已成为一种习惯。”焦健说,他对“低碳”、“两型”等概念都有较直观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个污染源,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都需要消耗一定资源,排放的废弃物也会给环境造成压力。”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促使环境恶化。”“思想上的觉悟”在他看来是第一位的,其次便是身体力行。
如今,夫妻俩不仅自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时刻注意培养女儿的节能、环保意识,一家人幸福地构建着自己的绿色小家园,享受着低碳生活带来的美好。(记者 采微 实习生 刘晓艳)(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