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市发改委核电办副主任张洁非手里拿着《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支持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复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核电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它不仅是对烟台核电产业研发的认可,未来将引领实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烟台集成。”张洁非说。
从2004年烟台批准设立烟台市核电建设项目办公室,到2016年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成立,烟台核电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发展道路。
研发,以领跑产业蜕变的视角布局,烟台核电在发力。
时间回到2017年8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对《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为组长的专家组给出这样的评审意见: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核电新技术较为集中的领域,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在烟台建设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既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能带动地方经济长远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烟台核电研发厚度几何?“依托海阳核电项目建设,烟台市初步建立了核电产业体系,在核电主管道、海水循环泵叶轮制造、核电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核电消防等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张洁非说,“围绕核电产业的发展,烟台规划建设了海阳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和莱山核电产学研聚集区,这两个园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核电行业领先的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国广核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烟台市台海集团等单位参与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运行,取得显著成果。“中心已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的10多家单位参与设立机构,其中涉及核能综合利用、核级装备材料、辐射防护与大容量储能、海洋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8家研究所已经开展研发工作。”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科技管理部负责人郜广敏说,《新一代压水堆核岛用钢及临氢化工大单重特厚板项目》等3个项目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4个科研课题已纳入“华龙一号”国家重点项目课题。
环渤海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对核电等清洁能源需求旺盛。预计到2030年,环渤海湾核电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一万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为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因此,以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为主体,依托莱山和海阳两个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园,烟台全力建设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未来,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将围绕‘华龙一号’、CAP1000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烟台打造成‘华龙一号’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基地。”张洁非说,同时结合CAP1400自主核电技术、小型堆等关键技术研发,将自身打造成为核电技术和产品的“双创”平台、创新示范基地,实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烟台集成,将烟台打造成为中国核电产业的北方基地,成为全球核能领域的技术高地,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桥头堡。 ( 责任编辑:石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