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白城市 |
|
2016年以来,白城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和“三大板块”布局,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启动实施了《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林茂粮丰牧旺的美丽白城、生态白城。 实施“四大生态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水、湿、草、林“四位一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目前,一期规划连通124个水库泡塘,已连通60个,今年计划连通剩余的64个。充分利用过境水和洪水资源,及时把连通的水库泡塘蓄上水,建立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机制,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全市现有湿地750万亩。采取引水、移民、治碱、退耕和芦苇修复等综合措施,未来五年计划新增修复湿地250万亩,总面积达到1000万亩。今年计划完成修复50.9万亩。三是实施草原治理工程。全市现有草原487万亩。抓住蒙草合作、退耕还草、草原奖补契机,计划每年综合治理草原超过100万亩,未来五年新增恢复624万亩,总面积突破1000万亩。四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现有林地680万亩。通过实施科尔沁沙地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基地建设,加大清收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力度,未来五年要新增174万亩,总面积突破800万亩。今年计划造林37万亩。 开展“三大环境保护行动”。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一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煤烟型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利用,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全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要达到80%以上,力争再用五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是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监管,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实行“河长制”,必保境内嫩江、洮儿河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从今年开始,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普查。抓好生活垃圾处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争未来五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70%。 建设“五大生态产业基地”。围绕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加快推进生态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是建设湿地产业基地。今年,全市水田面积要达到260万亩,争创全省水田第一大市。推广河蟹、大雁、芡实等种养试验示范,打造生态鱼品牌。二是建设草食畜牧产业基地。规模种植燕麦草、苜蓿等饲草,加快推进雏鹰400万头生猪、吉西300万只肉羊、飞鹤50万只奶山羊、首农2.5万头奶牛,开工建设牧原300万头生猪、阳春羊奶150万只奶山羊等全产业链项目,探索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在384个贫困村全面启动,明年所有贫困村实现整村推进。抓住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探索林果、林粮、林药、林禽等发展模式。四是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创建全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力争未来五年以风电、太阳能为重点的能源装机总量突破千万千瓦,打造全省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五是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响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冰雪体验游、乡村观光游、军事体验游品牌。力争未来五年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今年突破70亿元。 ( 责任编辑:梦祥鹤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