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旧物改造 |
|
除了注重再生资源的回收与管理,变“废”为宝,让“旧”资源重焕新生才是资源有效利用的最终落脚点。 科学技术的突破在这过程中必不可少,但一些技术上并不那么复杂的“创意”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常言道,高手在民间。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活达人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小羽在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懂生活”、“会生活”。这不,在朋友圈中,刚晒出几张照片让圈中朋友纷纷点赞转发——图片里,淘汰的牛仔裤变身成为了沙发靠垫、杯垫、纸巾盒……漂亮的外观与造型,别具一格。好几位朋友留言,“牛仔裤还能这样用,我回去也试试。” 但也有朋友说,“你手巧,我可做不了针线活。”小羽不以为然。“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去利用生活中不应该浪费的物品,就要花点心思了。至于针线活,其实在细节上没那么高要求。”她还专门拍了一张细节。弯弯曲曲的针线,其实并不算精细。“重要是对生活的用心。”小羽说。 杜奶奶也是这方面的“达人”。在她家中,门前的地毯是用旧衣服手工缝制的,窗帘、桌布和电视机盖布是利用淘汰的被套做成的。就连摆在大厅角落的一张茶几也暗含妙处。外面是“床单桌布”,里面其实是曾经看过的一系列杂志。“那些书又厚又重,看过了就不会再翻了,于是就用来做了一张茶几,平时这里用来放电饭锅。”杜奶奶说。 为了减少透明胶的使用量又保证茶几防水,她还巧妙地利用了空调的塑料包装袋。“先把杂志装起来,再用绳子捆绑,最后才用透明胶捆绑,铺上漂亮的桌布,谁能想到里面是旧书?”边向记者展示,杜奶奶乐呵呵地介绍。 除了将旧物改变形态再利用,“闲置转卖”也是一项不错的改变。 从去年6月起,小敖有了一项新的“休闲”方式———上“闲鱼”卖自己的闲置用品。这个淘宝二手移动客户端从正式改版后,就获得很多人的青睐。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扫商品码、拍照、语音等功能人们可以把线下闲置物品发送到网上,让很多原本很好的东西重新“物尽其用”。“卖了1台电脑,2部手机,1支录音笔……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以前换了新机就把旧的放家里,扔也不是,留着也没用。现在好了,卖给那些对新款没什么要求的人,便宜还好用,我自己还能收回点钱。” 除了电子产品,小敖还把许多衣服、化妆品、闲置的生活用品也卖出去。“我的很多国外朋友在家乡时都经常去二手店,参加社区的跳蚤市场。但在中国还很少这样的平台,就像‘闲鱼’的口号,让闲置游起来,多有意义。” 如果担心网上交易不好判断质量、型号、大小等,一些实体店也不甘其后逐渐出现。在北京三里屯附近有一家特别的服装店,里面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的二手衣服。“很多衣服都很新,款式也很特别,我们希望它们能通过二手店寻找下一个主人。”店主说。“来我们店的基本上都是环保人士,生活中都充满可循环的可能性,如果他们挑选到喜欢的衣服,带回家里还可能会经过自身的设计,再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式。” 当然,店中的货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主要来自欧洲和美国,在处理旧衣服上他们也有更加成熟的工艺和理念。”这种方式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做“古着”,在一批人眼中,这些也成为一种“时尚”的代表。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