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政府行动 |
|
彻底解决“垃圾难题”,除了全市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外,还需要有根本手段处理日益增多的垃圾。据了解,广州市正大力推进一系列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期望能早日投入使用。
其中,大力推动资源热力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资源热力电厂1座、卫生填埋场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同步推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七区及配套工程,以及李坑综合处理厂、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朱村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等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短短4年,取得如今垃圾终端处理项目的巨大进展,而这相当于外国发达国家十多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目前,兴丰填埋场应急抢险工程东南部拓展区及延伸段、第七填埋区B区已完工交付运营、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进入性能测试,准备投入运营,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3000吨/日。李坑综合处理厂等3座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一期2016年年底点火和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2017年年初点火,兴丰填埋场七区工程2016年年底建成交付运营,其他资源热力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力争2018年全面建成。
广州市力争到2020年,新建成6座资源热力电厂、6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和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6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化解“垃圾难题”困局。
此外,广州稳步推进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建筑废弃物临时消纳场84个,总消纳量约7200万立方米,目前可消纳容量4200万立方米。建立建筑废弃物调剂管理机制和供需交换调剂平台,引导源头减排,实现工地回填下挖余泥1800万立方米。探索建筑废弃物小型化、分散化循环利用模式,支持12家混凝土及制品和墙材企业参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年设计处理能力达680万吨。引进移动式循环利用生产线,在国际金融城、广钢新城拆除工程等项目现场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约60万吨。
垃圾焚烧厂
日吞三千吨
去年5月,广州就真实遇到过这样的“垃圾危机”,当时承担着广州老八区垃圾填埋任务的兴丰垃圾填埋场告急,填埋区最后只能“挨”3天就“爆棚”。所幸当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兴丰垃圾填埋场七区紧急挖“潜”,新增面积共10万平方米的两个新库区,从而“接手”填满了的应急填埋区,暂时解决了危机。
事实上,兴丰垃圾填埋场告急在近几年来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目前场内已经形成了一座高达160米的垃圾山,原本2015年就“寿终正寝”,但为了应付每日9000吨的进场垃圾,填埋场只能一再挖“潜”,哪里有位置,哪里安全,垃圾就往哪里填。而另一座同样是远近闻名、早已不堪重负的火烧岗垃圾填埋场,场内已经形成了两座分别高达77米和33米的“垃圾山”,“垃圾山”以每年10米的速度增高,最快在今年年内就会宣告“爆满”。
“在大岗的第四资源热力电厂运作起来前,这里只能越堆越高,但是这个垃圾填埋场只能继续用两年,过了两年就没有办法了。”广州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选址南沙大岗,于2013年12月动工建设,该项目2016年建成后将解决番禺区垃圾围城问题,届时火烧岗填埋场将进行封场治理和生态恢复。
多个终处理设施正建设
如何缓解广州的“垃圾围城”现象?据了解,政府部门正加快一系列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期望能早日投入使用。
在位于李坑经济循环产业园区的广州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可以看到,这里干净整齐的陈[FS:PAGE]列和设施俨然一个博物馆,并且闻不到一丝臭味。这是广州目前仅有的两个垃圾焚烧厂之一,两个焚烧厂每天可焚烧3290吨垃圾用来发电。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经理陈宇现场介绍了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的运作过程:首先,垃圾进入主坑,放置7天,过滤水分;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所产生的微生物促使有机垃圾发酵,这都是为了能更充分燃烧。
垃圾焚烧全程40分钟,共分烘干、燃烧、充分燃烧和燃尽四个环节。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的负责人介绍,焚烧炉的温度保持在850℃以上,再加上风形成的湍流,让垃圾反复充分燃烧,最快只需要两秒钟,就可以使有害物二噁英完全分解。
“焚烧后产生炉渣15%,飞灰5%,剩下的是烟气,对于烟气的处理十分关键。”陈宇说。垃圾焚烧过程也会产生其他污染物,因此要一步步进行处理,通过脱硝、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等步骤,依次去除一氧化氮、重金属颗粒等物质,气体最终达标后被排放。
能让垃圾体积缩小95%,烟气污染可控,还没有填埋场的臭味及“垃圾山”的后遗症,既然垃圾焚烧那么好,广州可以不用垃圾分类,多盖几座焚烧厂不就解决了?然而事实上,不少居民对建焚烧厂仍有担忧。
此外,根据2012年广州市财政局公告,李坑焚烧二厂仅政府投资就达9.6亿元。按照广州对垃圾焚烧的规划,未来还要建设落成萝岗、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果每座都要投资9.6亿元,包括李坑二期在内的市级财政就要投资57.6亿元。成本高、选址阻力大成为垃圾焚烧厂建设最大的两个难题。
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
除了在末端减少垃圾处理的污染,广州还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希望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自2000年6月,广州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后,广州市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诸如垃圾费征收改革、垃圾“定时定点误时”投放模式等各种方法,“倒逼”市民进行前端分类。
居民都认为,只要做好有效分类,就能减少终端焚烧,最终也是让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其实大家的分类意识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成了生活习惯,只要大家动手分一分,就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居民李小姐说,虽然习惯在短时间未必能转变,但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加上政府和志愿团体的助力,相信大家的分类信心会得到提高,最终能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相关项目基本情况
1萝岗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项目位于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福山村,园区占地面积969.5亩,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从区域上看,本园区主要服务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从类别上看,本园区将服务于广州市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等。
园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包括:
(1)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000吨/日;另处理园区其他处理单元预处理的筛出物及沼渣426.4吨/日,年处理筛出物及沼渣约15.56万吨;
(2)生物质综合处理厂:3300吨/日;
(3)炉渣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950吨/日;
(4)园区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规模达到4000立方米/日。高浓度污水3000立方米/日,低浓度废水处理站1000立方米/日。
公用配套工程:
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包括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福山项目红线外、烟囱300米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
非经营性公共设施:
以969亩园区红线为界,总投资约12亿元,包括园区外道路、工程和园区内综合大楼、科教中心、绿化等。
进展情况
目前,公用配套工程场平工程[FS:PAGE]全面推进,清表工作基本完成,土石方开挖回填按节点工期推进,桩基施工、边坡土钉及锚杆等顺利进行;电厂前期及招投标工作等积极推进。
2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
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选址位于南沙区大岗镇,分一期、二期,分别设计处理规模各2000吨/日,各配置3台750吨/天炉排焚烧炉,2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一期项目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投产。
进展情况
一期工程:工程施工整体进展顺利,正在进行桩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东新高速公路连接线抢险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3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
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选址位于花都区赤坭镇鲤塘村,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配置3台750吨/天炉排焚烧炉,2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总投资约17.7亿元。项目计划2015年12月底开始场平施工,2017年6月建成投产。
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选址、立项、征地红线、规划环评、控规调整、土规调整等工作。已取得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环评批复、可研批复,征地补偿协议已签署,厂区配套工程完成初步设计,项目详勘单位已进场,项目场地平整施工已挂网招标,电力接入系统方案专家评审已完成;初步设计送审稿已送至区建设局并已召开初设评审会,正在完善批复相关的所需材料。
4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
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选址位于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配置3台750吨/天炉排焚烧炉,2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总投资约13.7亿元。项目计划于2015年12月底开始桩基础施工,2017年4月建成投产。
进展情况
项目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边坡爆破修整;初步设计技术评审已完成,正在进行初设概算财评;已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接入系统采用EPC招标方式已批复,已完成13项主辅机设备招标,其余设备正在招标。
5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
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选址位于从化市鳌头镇潭口村,处理规模达1000吨/日,配置2台500吨/天炉排焚烧炉,2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总投资约7.6亿元。项目计划于2017年3月建成投产。
进展情况
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项目初设已完成技术评审,土建总包预算财评已完成;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土建工程已开标,电力接入系统方案已获市供电局批复,已完成项目所有用地林地审批。工程进展方面,北区场地平整工作完成100%,南区总体完成75%。
6兴丰填埋场第七区及配套工程
工程总投资约109924.5万元,项目主要包括第七填埋区及东南部拓展填埋区、南部挡坝加固加高、新建渗滤液处理厂、2#调节池加固加高、洗车平台、渗滤液扩容工程技改项目及其他配套工程等,工程完成后可增加填埋库容1110万立方米,新建渗滤液处理厂设计出水规模为1400吨/日。
工程整体进展顺利,截至目前,东南部拓展区及延伸段、第七填埋区B区、A1区、A2区边坡、垃圾面施工便道已完工交付运营。(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